诗词大全

《发岳市三首》

岳下无耆老,何从访旧闻。
不知紫岩墓,更隔几重云。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这是一首宋代刘克庄的诗词《发岳市三首》。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岳下无耆老,何从访旧闻。
不知紫岩墓,更隔几重云。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的思念和探寻的愿望。岳阳楼是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的一座古老建筑,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楼。诗人刘克庄在远离家乡之时,对岳阳楼充满了思念之情,希望能够得到关于岳阳楼的旧闻和历史传说的消息。然而,他并不了解岳阳楼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就像云雾遮蔽了他对岳阳楼的追溯之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岳阳楼的向往和失落。第一句“岳下无耆老,何从访旧闻”,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的渴望,希望能够向耆老们打听有关岳阳楼的故事和传说。然而,他远离故乡,无法亲自到岳阳楼去寻访。

第二句“不知紫岩墓,更隔几重云”,通过运用隐喻的手法,将岳阳楼比喻为紫岩墓,暗示着岳阳楼的神秘和遥远。紫岩墓是指岳阳楼的旧址,由于历史的长河和岁月的变迁,诗人对岳阳楼的了解仅限于云雾之中,隔着重重迷雾,无法真正了解其历史和文化内涵。

整首诗以凝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因时光的流转而无法了解过去的遗憾。这种对故乡的思念和追溯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 《舟至都昌初见庐阜连日阴雨忽尔晚晴云气顿收》

    久思庐山游,忽至左蠡曲。倚船初一望,秀色溢我目。百里堆翠黛,千峰矗寒玉。阴云知我来,收敛入山腹。须臾变光景,尽出一山绿。宛如几案间,青铜铸岩谷。又如墙壁上,古画挂图轴。水光晚苍茫,风气秋肃穆。明朝南康岸,舣棹陟山麓。欢喜不自持,一杯醉醽醁。

  • 《挽东莱先生》

    道学方勤绩,亨途渐致身。苍天倾我泪,今日丧斯人。弟子群经富,先生一语真。发挥馀事业,何处不书绅。

  • 《题梅坛》

    朝暗杖马夕笺天,汉事于今已几年。一片孤忠应尚在,定须耿耿斗牛边。

  • 《以香烛团茶琉璃献花碗供布袋和尚颂》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浮。知音若相问,不住涅盘州。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若问下生时,不打这鼓笛。

  • 《赠梅公明诗》

    瞻我北园。有条者桑。遘此春景。既茂且长。氤氲吐叶。柔润有光。黄条蔓衍。青鸟来翔。日月其迈。时不可忘。公子瞻旃。勋名乃彰。

  • 《送毕郎中提点淮南茶场》

    汴中春絮乱,淮上鮆鱼时。顺水疾奔马,出都犹脱羁。拜亲将已近,食脍不言迟。到日问茶事,遍山开几旗。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