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
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
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
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
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少孤贫,笃学,登天宝三载进士第。由率府参军累官右补阙,论斥权佞,改起居郎,寻出为虢州长史,復入为太子中允。代宗总戎陕服,委以书奏之任,由库部郎出刺嘉州。杜鸿渐镇西川,表为从事,以职方郎兼侍御史领幕职。使罢,流寓不还,遂终于蜀。参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每一篇出,人竞传写,比之吴均、何逊焉。集八卷,今编四卷。
范公丛竹歌
世人见竹不解爱,
知君种竹府城内。
此君托根幸得地,
种来几时闻已大。
盛暑翛翛丛色寒,
闲宵槭槭叶声干。
能清案牍帘下见,
宜对琴书窗外看。
为君成阴将蔽日,
迸笋穿阶踏还出。
守节偏凌御史霜,
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
竹色四时也不移。
寒天草木黄落尽,
犹自青青君始知。
中文译文:
范公丛竹歌
普通人看到竹子不理解其中的爱,
只有君子才在府城内种植竹子。
他得到了这片土地的庇佑,
种下的竹子已经长得很茂盛。
在盛夏时竹子叶子翩翩起舞,色泽寒冷,
宁静的夜晚竹叶发出轻微的声响。
能够清晰地与公文在帘幕下对话,
适宜静静地对着琴书,在窗外欣赏。
为了你,竹子茂盛而遮蔽阳光,
新笋穿过阶梯,然后回转。
坚守信念,特意挣脱御史的严寒,
虚心地希望能与郎官的笔相比。
你不要只爱南山的松树枝,
竹子的颜色四季也不会改变。
当寒冷的天地草木黄叶落尽,
竹子依然翠绿,只有你才知。
诗意与赏析:
岑参在这首《范公丛竹歌》中赞美了种竹的范公。他们种植的竹子茂盛繁荣,根据描述,竹子的生机勃勃和清雅之气应该为唐代的都城长安增添了一抹青蓝之色。
首先,岑参强调了普通人不理解竹子之美,只有范公这样的有见识之人才能够在府城内种植竹子。府城内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相对适合种植竹子,这也是范公的幸运和灵感。种植竹子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竹子已经茁壮成长。
接下来,岑参描绘了夏天竹子的景象,竹叶在盛夏时翩翩起舞,在宁静的夜晚发出微弱的声响。同时,竹子也给办公桌带来了清凉和生气。值得一提的是,岑参提到了琴书,表达了种植竹子的人喜欢在宁静的环境中欣赏音乐和读书的愿望。
然后,岑参通过形容竹子茂盛的样子,描绘了范公所做的事情对于阳光的遮蔽。新鲜的竹笋穿过阶梯,然后弯曲向外。作者还提到范公的竹子能够抵御寒霜,与其他植物相比保持翠绿。岑参希望范公能够虚心谦逊,愿意在才华横溢的文人中与之比肩。
最后,岑参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范公种竹的价值。他提到范公不应该只爱南山的松树,竹子的色彩和生机四季不变。当周围的草木在寒冷的天气中凋落时,竹子依然翠绿。只有范公才能够真正欣赏到竹子的美。
整体上,这首诗歌将范公种植的竹子与一般人不理解竹子之美进行对比,展现了竹子茁壮成长的景象以及竹子带来的清凉和美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诗人赞扬了范公种植竹子的决心和品味。这首诗歌传递了赏心悦目和静谧之美的情感。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累朝南北兴亡事,合徵公为太史公。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故国伤心堕劫灰,流离北土却怜才。白头开府成何事,博得江南一赋哀。
扬旌北向顾南州,牧马东行向北愁。乱世奸雄还自叹,景升直与本初谋。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