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溆楼台远近殊,樽罍随处小踟蹰。
高郎颇胜高常侍,解把西湖敌孟诸。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泛湖十绝句》是宋代诗人陈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泛湖十绝句
浦溆楼台远近殊,
樽罍随处小踟蹰。
高郎颇胜高常侍,
解把西湖敌孟诸。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在湖上漂泊的景象。诗人通过描写浦溆楼台的景色,突出了近处和远处的差异。他在湖上漂泊时,随处可见酒杯和酒罍小心翼翼地移动。在这种环境中,高雅的文人更胜过权贵的官员,他们能够把西湖的美景抵挡住孟诸这样的名山胜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湖上的景色和氛围。浦溆楼台远近的不同,显示了诗人眼中的景物距离感。樽罍随处小踟蹰,揭示了诗人漂泊湖上的生活,酒杯和酒罍的移动暗示了他的孤独和不稳定。诗中提到的高郎和高常侍代表了文人和官员两种不同的身份。诗人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文人胜过权贵,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西湖的美景,超越一般名山胜地的价值。整首诗以简洁而直接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词情景交融,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诗人在湖上漂泊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文人与官员不同身份的比较,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价值的独到见解。这首诗词既展示了湖光山色的美,又反映了诗人的思考和感受,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意境感。
城居久矣厌尘劳,来访名山写郁陶。客路行随流水远,征人与坐白云高。千林舞翠吹蓬鬓,二麦摇青照紵袍。努力共登天尺五,要看飞雪喷云涛。
引领数仞墙,坐历几秋仲。西风度凝香,稍羞文字供。使君今退之,一眄士轻重。硕德金玉文,天畀为吾宋。鄙夫老世纷,万事曲肱梦。向来窍膏馥,编缀饱吟讽。此诗含古意,群骚之橘颂。理窟有余地,犹许一醉共。名乡璧一双,豪士笛三弄。侍公眼生缬,聊目归鸿送。
楚客秋思著黄叶,吴姬夜歌停碧云。声尽灯前各流泪,水天凉冷雁离群。
温明好天气,猛忆湖山遨。平堤到处柳,流水谁家桃。樽斚选胜槛。笙歌唤轻舠。百需不移具,一醉何庸逃。膜鼓着日紧,纸鸢得风高。买归不论价,矜诩相为豪。迅晷略两眼,柔飔摇三毛。闹裹梦已破,闲边趣方牢。摘桑暮西崦,浸谷朝东皋。病来饭即药,客至茶当醪。云烟面目稔,笋蕨
北投南走若穷猿,极目苍梧欲断魂。如许英雄不成事,止缘的是靖王孙。
有匪碧岩使,长珮奏琅球。门前初暑才涨,一室淡于秋。帘卷峨眉烟雨,袖挟西川风露,满眼绿阴稠。人物眇然甚,得似此风流。此何时,公犹滞,剑南州。分明忧在目睫,只恁付悠悠。未问人谋当否,须信天生贤哲,不只等闲休。努力崇明德,巨浸要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