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居台铉,无年究远猷。
共怀三入望,忽叹九原幽。
归莽新阡远,追荣卹典优。
兴衰春梦短,人世谅何求。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范觉民挽词四首》是宋代张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范觉民的生平和境遇,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有位居台铉,无年究远猷。
共怀三入望,忽叹九原幽。
归莽新阡远,追荣卹典优。
兴衰春梦短,人世谅何求。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范觉民的生平和境遇。范觉民原本是居住在台铉(一地名)的,但对他的年龄和来历并不清楚。他们共同怀念过去的三次相逢,突然叹息起九原(一地名)的幽深。范觉民离开了家乡,远赴莽(一地名)的新阡(一地名),追求功名利禄,希望能在朝廷中得到优待。然而,人的兴衰如同春梦一般短暂,范觉民深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因此对于生活中的追求和渴望,也不再有太多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范觉民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范觉民的生平和年龄之谜增加了诗词的神秘感,也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他们怀念过去的相逢,却又对九原的幽深感到忧伤,这种情感转变展示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认识。范觉民离开家乡,到新的地方追求荣华富贵,但最终明白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和短暂。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范觉民认识到人世间的一切皆是短暂的春梦,因此不再追求太多世俗的欲望。整首诗词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哲理,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范觉民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领悟。它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态度,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细雨轻烟酿翠红,年年川谷自春风。伤心莫话南朝寺,多在吴王禁苑中。
修行学道,切莫凭婴姹。只是这些儿,把尘俗、般般不惹。自然萧索,寂寞与他依,餐残饭,著粗衣,饱暖休相舍。常从坦荡,守养身躯假。闲里得真闲,觉清凉、惺惺洒洒。暗中功行,直待两盈盈,灵明显,做逍遥,师父看来也。
乱径花深杳不分,搅人离思日如焚。斜横雁影清江月,暗送梅魂断陇云。玄圃夜光空落落,青城瑶草自纷纷。英雄难死仙难觅,杨树悲风岂可闻。
一阳生也,树头惊起双双鱼,石上迸出长长笋。即日伏惟两序,高人现前清众。履兹长至,倍膺戬谷。喝一喝,俗气未除。
客怀耿耿自难宽,老傍京尘更鲜欢。远梦已回窗不晓,杏花同度五更寒。
黄鸟鸣深林,往来疾于织。非无机杼声,其奈不成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