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有比丘隐绝巅,多年无迹下山前。
僧称功行几如佛,樵说神通复近仙。
食少僅炊盈握米,身寒不挂半铢绵。
重岩风雨妨游陟,回眺苍烟一惘然。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访辟支岩绝顶二僧值雨》是刘克庄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闻有比丘隐绝巅,
多年无迹下山前。
僧称功行几如佛,
樵说神通复近仙。
食少僅炊盈握米,
身寒不挂半铢绵。
重岩风雨妨游陟,
回眺苍烟一惘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刘克庄访问辟支岩绝顶上的两位僧人的情景。诗人听说有两位比丘僧人隐居在绝顶之巅,多年来没有下山的痕迹。一位僧人自称修行成果几乎与佛陀相当,而一位樵夫则说他们的神通能力近乎仙人。这些僧人食量很少,只需一碗饭就能充饥,身体寒冷却不用挂上一丝棉衣。然而,陡峭的岩石、狂风和大雨阻碍了游览和攀登的计划,诗人回望时只能看到苍烟一片,感到无限的惆怅。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和僧人的形象,以及对比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修行者的仰慕与景仰,并反映了修行者在世俗之外的生活状态。诗中的辟支岩绝顶是一个隐喻,象征着遥远、高远和超越尘世的境地。两位僧人被描绘为具有超凡能力和超越世俗的修行者,他们的生活简朴、苦行不辍,使人们感到敬畏和钦佩。诗人通过描绘他们的修行状态和生活条件,表达了对他们精神境界的赞叹和向往。
然而,诗中也暗示了修行者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陡峭的岩石、恶劣的天气,以及无法实现愿望的障碍,都反映了修行道路上的艰辛和不易。诗人回望时所见的苍烟,表现出他对修行者遥远境地的向往和自己无法达到的遗憾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僧人的形象和修行状态,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超凡境界的向往和对修行者的景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修行之道的艰辛和难以企及的境地。
书仙十阁壮儒宫,灵越山川实抛雄。岫柏亚香侵几席,岩花回影入帘栊。千秋碧锁东南竹,一水清含旦暮风。文酒雅宜频讌集,谢家兰玉有新丛。
乐郊何所乐,所乐从公游。三日公不出,其民蹙然愁。一闻车马音,从者如云浮。吾问郓之人,无乃失业不。云惟安其业,然後乐其休。乐郊何所有,胡不考公诗。有山在其东,有水出逶夷。有台以临望,有沼以游嬉。俯仰迷上下,朱栏映清池。草木非一种,青红随四时。其余虽琐屑,处置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闻说池阳郡,初能曲突虞。学官如旧否,文选尚存无。鱼蟹江淮聚,桑雨雨露腴。物平仍酒贱,时佩翠微壶。
小春活脱是春时,霜熟风酣日上迟。晚蝶频移猎残蕊,惊禽冲过倒垂枝。暂闲何似长闲好,无事非关了事痴。三径一筇人不见,假山以外菊花知。
竹篱茅屋两三家,白昼青春自岁华。碧縠水边搓柳线,绿罗天畔绣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