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拇不碍履,枝指不害持。
两者各自适,意其天所为。
決之足反蹇,齕之手反萎。
万物固有命,劝君休说醫。
何梦桂(一二二九~?)(生年据本集卷一○《王石涧临清诗稿跋》),字严叟,幼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通判吉州。召爲太常博士,累迁大理寺卿,知时事不可爲,引疾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潜斋集》十一卷。事见本集附录《何先生家传》、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何梦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十六年何令范重修本(简称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方钓隐挟星学求诗且业醫》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该诗以骈拇、枝指两者各自适应自然的现象为引子,表达了天地自然的无穷智慧与奥妙。诗中运用了拇指和手指的比喻,描述了生命的强弱、病痛的变化,以及万物有其命运的观念。
诗中的"骈拇不碍履,枝指不害持",意味着拇指与脚步相协调,手指与抓握物品相适应。这里的"骈拇"和"枝指"可以理解为人体的器官,通过它们的协调和适应,人们能够顺利行走和使用手势。作者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人体的机智和自然界的智慧。
接着,诗中提到"決之足反蹇,齕之手反萎",意味着脚步迈出时,却变得迟缓,手指伸展时,却变得无力。这里的"決之足"和"齕之手"可以理解为人体的不适应和缺陷,暗示了生命中的困境和病痛的发生。通过这一描写,诗人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人类对疾病的无奈。
最后两句"万物固有命,劝君休说醫"表达了一个观念,即万物都有其命运,包括人类自身。诗人劝告人们不要过于自信地谈论医学,因为疾病和生命都有其自然规律,超出人力的掌控范围。
这首诗通过描写人体器官的适应与不适应,以及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常,表达了对自然界智慧的赞叹和对生命的深思。诗意深远,给人以启示,提醒人们要谦逊面对自然和生命的奥妙,不要过于自负和妄自尊大。
茱萸笑把登高阁,菊蕊才堪荐一觞。却忆当年关表路,无花无酒更凄凉。
秦女梦馀仙路遥,月窗风簟夜迢迢。潘郎翠凤双飞去,三十六宫闻玉箫。
坐看南北与西东,远近无非礼义中。一县繁花香送雨,五株垂柳绿牵风。寒涛背海喧还静,驿路穿林断复通。仲叔受恩多感恋,裴回却怕酒壶空。
朝随寒云度阴山,暮指落月槌函关。函关牡钥泥为丸,阴山侠客铁作肝。秦如虎狼生羽翰,飞食六国俱创残。生角雨粟怜吾丹,舍生取义我则安。古剑错落黄金鐶,剑光苦短不足看。雕弓矢矫乌犀盘,弓弦易折不足弯。右攜地图墨漫漫,左提髑髅血斑斑。祖龙见此生欢颜,便可快意须臾间。
迥绝尘埃表,宁无造物司。鹿驯贪客过,龙老恶人窥。丹去炉仍在,云生洞愈奇。归舟天尽际,杖履复何时。
乌台当日选名流,佥谓君才与我优。公议略伸君便去,上恩未报我宁留。自怜秦缓难为疾,岂意良霄尚有莸。况是亲年当喜惧,欲将归计问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