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有诏征草泽,微诚将献谋。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
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每丰羞。
若得金膏遂,飞云亦可俦。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涣之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中文译文: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有诏征草泽,微诚将献谋。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
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每丰羞。
若得金膏遂,飞云亦可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写给梁德琳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政治的憧憬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洛阳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辉煌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
诗的开篇以洛阳城为背景,描绘了明堂和十二楼的壮丽景色。明堂坐天子,月初朝见诸侯,显示出帝王之威和王朝的荣光。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表现了朝廷繁华盛世的景象。
接下来的几句诗描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形容云霞和江河的宏大景象。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开始思考与现实的关系。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表达了对道德和文学之路的追求。有诏征草泽,微诚将献谋,显示出作者对进入朝廷从政的渴望。
然而,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作者并不愿意陷入朝廷纷争的烦扰中。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感慨自己得到了理解与知音。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对未来的期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表达了作者借歌吟来抚慰梁德琳的愁苦。但营数斗禄,奉养每丰羞,表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若得金膏遂,飞云亦可俦,希望能够获得金膏遂,飞黄腾达。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和政治权力的矛盾心理,通过对洛阳景象的描绘,呈现了盛世繁华与个人追求的对比。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梦想。
振衣云岫一襟风,送目霜天恨里鸿。好赋远游挥八极,知公胸次小区中。
悠悠征人。四牡騑騑。发轸北京。振策紫微。昔乃云来。春林方辉。岁亦暮止。之子言归。道涂兴恋。伏载称徽。
多病卧江干,过尽春花秋叶。又见横斜疏影,弄阶前明月。呼儿取酒据胡床,尚喜知时节。宜与老夫情厚,有鬓边残雪。
赤水无精华,荆山亦枯槁。玄珠与虹玉,璨璨李贺抱。清晨醉起临春台,吴绫蜀锦胸襟开。狂多两手掀蓬莱,珊瑚掇尽空土堆。
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褧。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谷外风高摧羽翮,江边春在忆樵渔。唯应感激知恩地,不待功成死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