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食乌鸢喜,持经鸟鼠听。
杖藜矜矍铄,顾影怪伶俜。
门静行随月,窗虚卧见星。
拥衾眠未稳,艰阻饱曾经。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放怀》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施食给黑鸢兴奋,
持经的鸟听到老鼠。
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
回头看见自己的影子惊讶莫名。
门静悄悄地跟随着月亮行走,
窗户虚掩,躺着看到星星闪烁。
蜷缩在被子里,醒来还没稳定下来,
经历过困难和阻碍,已经吃饱过。
诗意:
《放怀》描绘了一个平凡人的生活场景,通过对细微的事物和情感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诗中通过对黑鸢、鸟、老鼠、拐杖、影子、月亮和星星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琐碎细节的关注,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诗人通过对这些日常景物的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领悟。
赏析:
《放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活细节的画面,通过对诗中物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命运的思考。诗中的黑鸢、鸟、老鼠等形象,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拐杖和影子的描写,则突显了人的脆弱和对未知的恐惧。
诗中的月亮和星星,象征着宇宙的辽阔和无限,与人的微小和短暂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表达了对宇宙秩序和生命奥秘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这些细小的事物的观察,引发了对生活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疑问和反思。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平凡的情景,唤起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界的敬畏。通过对细碎事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接受。这种平实的抒发方式,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让人对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江南江北尽云沙,车骑东来风旆斜。倒影楼台开紫府,得霜篱落剩黄花。钓溪筑野收多士,航海梯山共一家。想见屋坛祝尧寿,步虚声里静无哗。
万树青青入望遥,行人犹自说隋朝。啼莺不管繁华歇,还带春风上柳条。
画得青溪样,宜于紫府观。 ——皎然日明烟霭薄,风落水容宽。 ——崔万画野高低接,商工井邑攒。 ——潘述疏川因稼穑,出使问艰难。 ——皎然
岭近梅花开已多,水南梅事又如何。使君假日曾游否,客子临风空屡哦。好士何妨勤下榻,丰年那有拙催科。倦游我亦怀三径,何况传闻政免苛。
三间书屋年年在,一点禅灯夜夜明。门外青苗浑不见,半山松竹自秋声。
只有梅花是故人。岁寒情分更相亲。红鸾跨碧江头路,紫府分香月下身。君既去,我离群。天涯白发怕逢春。西湖苍莽烟波里,来岁梅时痛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