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廊庙出山林,师友相资好弟兄。
料得至今风雨夜,山神犹记读书声。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访阆州读书岩》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古以来,我离开庙宇,来到山林之中,
师长和朋友相互启迪,形同亲兄弟。
我预料到,即使在今天的风雨夜晚,
山神仍然记得我读书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远离尘嚣,脱离尘世喧嚣,来到山林中读书的情景。诗人与师长和朋友相互学习,互相启迪,建立了深厚的师友关系。即使是在今天的风雨夜晚,诗人相信山神仍然能够听到他们读书的声音,显示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对学术追求的坚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离开庙宇,远离喧嚣,来到山林读书的情景。通过与师长和朋友的交流学习,诗人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相信即使是在风雨夜晚,山神也能够听到他们读书的声音,这种信仰和对自己学习的坚定决心令人钦佩。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和求知的热爱,展示了诗人对学问追求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强调了友谊和师德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的学者风范和对学术的追求,传递了一种深邃而宁静的读书氛围。
已嗟别离太远,更被光阴苦催。吴苑燕辞人去,汾川雁带书来。愁吟月落犹望,忆梦天明未回。今日便令歌者,唱兄诗送一杯。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句无亭下驻骖騑,鉴水寒光照客衣。绑翠鄂君舟上去,浣纱西子网中归。禹祠草树空春色,秦望风烟半夕晖。王谢胜游何处问,茂林修竹尚依依。
渺渺西江流水,翩翩北客征帆。清秋月影浸人寒。云净碧天澄淡。飘泊道途零落,疏慵鬓发{髟監}鬖。从来涉世戒三缄。只好随时饮啖。
太平时节岁丰登,旅不赍粮永不扃。官路无人夜无月,唱歌归去月三更。
觞牢具品,管磬有节。祝道夤恭,神仪昭晰。桐圭早贵,象辂追设。声达乐成,降歆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