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委山前舣画船,攀萝渐入太霄边。
因寻大禹藏书穴,深入阳明古洞天。
万壑秋光含细籁,数峰寒玉立苍烟。
宝函金篆久稀阔,欲就皇人讲数篇。
张伯玉,字公达,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早年举进士,又举书判拔萃科。仁宗庆历初以秘书丞知并州太谷县时,范仲淹推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范文正集》卷一八《举张伯玉应制科状》)。至和中通判睦州,时年三十,后迁知福州,移越州、睦州。有《蓬莱集》二卷(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已佚。 张伯玉诗,据《严陵集》、《会稽掇英总集》等书所录,编爲二卷。
《访禹穴至阳明洞》是张伯玉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画船为载体,融入自然山水之境,寻访大禹的藏书穴和阳明的古洞天,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追求和对境界超越的向往。
中文译文:
宛委山前画船载,
攀萝渐入太霄边。
因寻大禹藏书穴,
深入阳明古洞天。
万壑秋光融细音,
数峰寒玉矗苍烟。
宝函金篆久稀阔,
欲向皇人讲数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宛委山前的画船作为出发点,将诗人的寻访之旅融入到自然山水之中。他攀援着萝蔓逐渐进入了太霄边,踏上了他向往已久的禹穴和阳明的洞天之行。
诗中描述的“万壑秋光融细音”和“数峰寒玉矗苍烟”描绘了山间的景色,给人以清幽、秋意盎然的感觉。诗人言“宝函金篆久稀阔”,表明古代的文献宝物仅有些许残留,也表达了他对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关切和向往。最后一句“欲向皇人讲数篇”则传达出诗人欲与帝皇交谈分享心得的愿望。
整首诗以山水意境为主线,寻访之旅作为诗的情节,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文化价值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文献文物的稀少,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珍视和对历史的景仰。同时,诗中也流露了对超越凡俗境界、追求升华的渴望,表达了对心灵与自然的统一的追求。
自为灌园子,职在耒耜间。秋来耕耨罢,独往仍独还。河水清且涟,紫蓼被其湾。踌躇落日下,聊用娱心颜。瓠叶黄以萎,其下生茅菅。遂恐穿堤岸,嘉蔬受扳援。丁宁戒僮仆,耰锄当宿闲。晏安不可为,古称稼穑艰。
鹿饮沙浑水,猿饥果落云。
长安牡丹开,绣毂辗晴雷。若使花长在,人应看不回。
膳夫奉职献芳滋。不麛不夭咸以时。调甘适苦别渑淄。其德不爽受福厘。于焉逸豫永无期。
妙年意气日方中,致有前贤长者风。言未始轻常简洁,饮虽甚醉愈温恭。此邦小屈为通守,吾老相逢已秃翁。自笑全家归未得,怅然寥廓羡冥鸿。
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神飙猎红蕖,龙烛映金枝。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翘袖中繁鼓,倾眸溯华榱。燕秦有旧曲,淮南多冶词。欲见倾城处,君看赴节时。山鸡临清镜,石燕赴遥津。何如上客会,长袖入华裀.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