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媪双鱼入手中,鬐鬣不摇犹眼红。
咫尺波涛即胡越,不忍觳{觳殳换束}人心同。
小舟自放清江侧,为龙何以报我德。
只须旱岁活焦枯,不用明珠光的皪。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放鱼》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诗中描述了溪媪捕捉到的一双鱼,并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情感和思考。
诗中的鱼被溪媪捧在手中,鳞片和背鳍都没有摇动,但它们的眼睛却是红色的。这些鱼来自离作者很近的波涛汹涌的胡越地区,这让作者感到不忍心,仿佛它们的心情与人类相通。诗人选择在清江边放生小舟,这是为了回报他所受的恩惠,比如被当作神龙一般尊敬。作者表示,只要大地干旱凋零的时候,他就会活着出现,不需要那些闪耀明珠的光芒。
这首诗通过描写放鱼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怀和感激之情。溪媪捕捉到的鱼代表着生命的捕获和束缚,而放生鱼的行为则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和自由。诗人借此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生命与自由的关系,通过鱼的形象呈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它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自然界的关注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出城犹记四年前,朝看西湖到暮烟。自有南湖相暖热,可曾频过六桥边。
天下既平,狄人既庭。其棘匪劳,神圣以宁。无乱斯聪,无惑斯明。衣裳自垂,冕旒是凝。
骨鲠嘉言忆旧臣,故应赴诏近严宸。席前若下清明问,且说江南一味贫。
雨馀滋润在,风不起尘沙。边日寡文思,送君吟月华。过山干相府,临水宿僧家。能赋焉长屈,芳春宴杏花。
日午高人睡正浓,幽香初破碧山红。忽然梦觉寻无处,会有东来一阵风。
十分拟共醉花枝,底事君来苦后期。芍药阶前犹烂熳,酴醾回上已离披。春归又是辜杯酒,老去还应惜岁时。今日要须拼酩酊,从教人笑赏花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