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论危疑日,几微细补缝。
平舟行浪稳,暖气拆冰融。
风雨千閒屋,酸咸一鼎瓮。
人才关国本,谁念昔培封。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费参政挽诗》
朝代:宋代
作者:魏了翁
诗意:
《费参政挽诗》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的作品。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通过描绘党派争论、修补裂痕、平稳前行、解冻冰寒、风雨困扰、酸甜相容等形象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切和对人才培养的呼唤。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首两句“党论危疑日,几微细补缝”描绘了时局的紧张和党派争论的激烈,以及修补分裂的努力。接着,“平舟行浪稳,暖气拆冰融”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平稳前行,解决冰冷的问题。这里的平舟可以理解为国家,行浪稳则意味着国家在动荡中保持稳定。暖气拆冰融则寓意着希望能消除寒冷、团结和融洽的氛围。
接下来的“风雨千閒屋,酸咸一鼎瓮”描绘了时局的艰难和困扰。风雨是比喻困难和挑战,千閒屋则暗示着广大人民的困境。酸咸一鼎瓮可以理解为国家的苦涩和艰辛。
最后两句“人才关国本,谁念昔培封”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对过去的回忆。人才是国家的根本,而过去培养的人才也需要被重视和铭记。这里的昔培封可以指代过去的辅政之才,呼唤当下也能够重视和培养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首诗通过对具体的意象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担忧和期望。作者希望国家能够团结一致,修补裂痕,平稳前行,解决困难,重视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秦王登碣石,周后袭昆仑。何必在遐远,方称万宇尊。我皇顺时豫,星驾动轩辕。雄戟交驰道,清笳度国门。回舆长乐观,校猎上林园。行漏移三象,连营总八屯。旌摇鹦鹉谷,骑转凤凰原。绝壁苍苔古,灵泉碧溜温。参差开水殿,窈窕敞岩轩。丰邑模犹在,骊宫迹尚存。烟松衔翠幄,雪径
松柏渐成趣,红紫勿齐开。花神靳惜芳事,日日待公来。遥想金葵侧处,素月华灯相照,妆影满歌台。余韵写宫徵,飞落远山隈。逃禅客,尊中尽,厌长斋。且愁风絮,断送春色揽离怀。命驾何妨千里,只恐行云碍辙,直磴插崔嵬。手拍阳春唱,隔岸借残杯。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入林欣把臂,萧散欲飞翻。酒亦将军令,花仍处士村。清香浮画戟,残月上营门。无敌夸诗思,长城在五言。
不见陵阳喻化成,令人西望愈伤神。近闻养素多栽药,耕破青山十里春。
名山狎招隐,俗外远相求。还如倒景望,忽似阆风游。临崖俯大壑,披雾仰飞流。岁积松方偃,年深椿欲秋。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何须问方士,此处即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