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飞来峰猿》

天竺如巴峡,画图无此奇。
挂藤伸黑臂,剥果馁黄儿。
孤影池中夜,三声月一时。
倚阑僧不去,应是苦于诗。

作者介绍

顾逢,字君际,号梅山,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尝举进士不第,学诗于周弼,与同时陈泷、汤仲友、高常擅名于理宗端平、淳祐间,有苏臺四妙之称。长于五言,弼称之爲顾五言,自署其居爲五言田家。有诗十卷,已佚。元初辟爲吴郡教谕,卒年七十四。事见明正德《姑苏志》卷五四、《元诗选》癸集甲。 顾逢诗,据《诗渊》等书所录,编爲一卷。按:明《诗渊》辑顾逢诗,似将逢与梅山顾先生视爲二人,诗中并有《顾逢诗集》之题,是否一人已不能明。

作品评述

《飞来峰猿》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顾逢。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竺如巴峡,画图无此奇。
挂藤伸黑臂,剥果馁黄儿。
孤影池中夜,三声月一时。
倚阑僧不去,应是苦于诗。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峰峦和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表达诗人对飞来峰的观察和感受,展示了自然美和诗意的交融。诗中的景物描述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苦闷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对天竺(一座山峦)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丽和壮丽。诗人用"如巴峡"来形容天竺的壮丽,巴峡是指长江三峡的陡峭峡谷,从而使天竺的高耸与险峻得到突出。诗中提到的"挂藤伸黑臂"和"剥果馁黄儿"描绘了天竺山上蔓延的藤蔓和已经脱落的果实,增添了自然景观的质感和生命力。

接下来的两句"孤影池中夜,三声月一时"表达了诗人在池塘中看到的孤月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个景象表达了寂寞和孤独之情。最后两句"倚阑僧不去,应是苦于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诗歌的坚持和痴迷。诗人倚在栏杆上,与这个美丽的景色相伴,抒发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困惑。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 《崔兴宗写真咏》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今时新识人,知君旧时好。

  • 《送胡仲立入京》

    昔对延英日,诸公叹弗如。敢言天下事,不负案头书。此去朝双阙,悬知有异除。荣途方著脚,未用曳长裾。

  • 《九日长干寺别友人》

    精舍长干绕,清池曲路通。双桥云影上,疏雨梵声中。晚岫沉孤翠,秋英吐艳红。嘉辰聊一醉,世路漫西东。

  • 《子聿入城》

    小砚寒生冻,孤灯翳复明。衰翁守微火,稚子隔重城。日落林无影,舟行水有声。诗家忌草草,得句未须成。

  • 《日暮雪将作扫门待之》

    夜静烽清月朗天,时时霜鹤唳芝田。筑台正与仙人约,少驻人间五百年。

  • 《锡杖泉》

    灵踪遗几载,卓锡在高岑。妙法归何地,清泉流至今。苔花生细细,云叶映沈沈。桂魄皎清夜,分明六祖心。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