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无巨细,人有得失。
得之小心,失之费力。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费力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种种得失和费力之事。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费力吟
事无巨细,人有得失。
得之小心,失之费力。
命运无常,似白云飞。
忧愁烦恼,何日能离?
诗意: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得失和付出的努力。诗人通过描述事情的重要与微小、人们的得与失,以及命运的无常和忧愁的纠缠,传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烦恼的思考。
赏析:
《费力吟》以简短而有力的语句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使用“得失”和“费力”这两个词,突出了人们在追求利益和追求幸福时所经历的努力和挫折。诗中的“小心”和“费力”形成了对比,暗示了对待得失的态度和付出的努力。命运无常,就像白云飘忽不定,而忧愁烦恼则是人们难以摆脱的负面情绪。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能够解脱烦恼,过上快乐的生活。
这首诗词简洁明了,用词精准,意境深远。通过对得失和费力的描绘,诗人抓住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经历,以及对命运和烦恼的思考。诗词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引发读者对人生和价值的思考。整首诗词虽然简短,却富有启发性,使人产生共鸣,并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惠山滋华池,玉山润百卉。二贤竞出守,山水亦自慰。人生别离难,朋旧走相谓。尅期会南湖,肯托简书畏。敬酌万石君,欲叹不敢忾。愿如玉山高,物物饱生气。又酌双井公,一举大白既。愿如惠山清,滴滴濯腑胃。择侯须择贤,无乃拔其汇。帝城人欲入,竞进去乃贵。谁无蝼蚁心,早去
蟠龙山头行且歌,嘉陵江上重相过。人生如音不易得,举似诸人委悉麽。
周旋王庾二公际,传授并汾诸子问。晚岁更无人共语,牛栏西畔荷锄还。
独树倚亭新月入,城墙四面锁山多。去年今夜还来此,坐见西风袅鹊窠。
尝观七发论涛篇,比物侔形恨未妍。声入闾阎家十万,势陵组练甲三千。冯夷海若凭深险,种魄胥神竟后先。纵使风波能鼓怒,终归漩{左氵右复}作澄渊。
清晨挂朝衣,盥手署新茗。腾虬守金鑰,疾骑穿云岭。修贡贵谨严,作诗谕远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