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不作饭牛歌,盍向沧浪具笠蓑。
正使同舟欠西了,也胜逐日效秦娥。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奉酬陈居士》是宋代刘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人不作饭牛歌,
盍向沧浪具笠蓑。
正使同舟欠西了,
也胜逐日效秦娥。
诗意:
这首诗词是刘宰以奉酬陈居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诗词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高人的追求和自身的境遇的思考。
赏析:
首句"高人不作饭牛歌",以高人为形象,意味着那些有才华和智慧的人追求的是高尚的境界,而不是俗世间琐事的追求。"饭牛歌"则象征着平庸和琐碎的日常生活。诗人希望能够摆脱庸俗,追求高尚的人生。
接着,诗人说"盍向沧浪具笠蓑",意味着诗人向着沧浪之水,即意味着他追寻的是深邃的境界,一种超越尘世的境地。"具笠蓑"则是指着装束,可能是指身着简朴的服饰,象征返璞归真和追求简朴的生活方式。
第三句"正使同舟欠西了",表达了诗人与同舟者的别离之情,暗示着诗人的孤独和追求的不易。"同舟"可以理解为志同道合者,而"欠西了"则表示缺少西方之人,暗示着诗人在追求高尚境界的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够共同前行。
最后一句"也胜逐日效秦娥",以"秦娥"为比喻,表达了诗人的坚持和选择。"逐日效秦娥"意味着诗人追求高尚境界的决心,即使孤独和艰难,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这句话中的"也胜"则表明诗人认为即使在孤独追求的过程中,也能够超越庸俗的平庸生活。
整首诗词通过表达对高尚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境遇的思考,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思考。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不同境界的选择和坚持的决心,以及超越尘世的追求。
罗带江流碧玉峰,旧游如梦一星终。烦披石寻题字,定有人能记此翁。
占秋呈瑞。四海杨公子。蹋拖尚带蓬壶体。清新春草句,潇洒兰亭字。宦情少,眠云弄月知心事。此去应无滞。稳步烟霄地。鹏万里,鹤千岁。他年黄阁老,访我清溪醉。青凤舞,贻君万斛瑶花蕊。
心得高明趣,楼开井邑间。巡檐风与月,隐几水兼山。景物因天巧,轩窗占地悭。寒暄俱可至,徒倚不知还。
大道与众往,疾驱祗自尘。徐行听所之,何者非吾身。却过白鹤峰,鸡犬来相亲。筑室依果树,有无通四邻。安眠岂有足,良夜惟恐晨。晨朝亦何事,倦对往来人。
香佩分紫绣囊。野塘波急折鸳鸯。春风灞岸空回首,落日西陵更断肠。雪下哦诗怜谢女,花间为令胜潘郎。从今千里同明月,再约园时拜夜香。
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