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奉答燕公》

谁道零陵守,东过此地游。
友僚同省阁,昆弟接荆州。
我逐江潭雁,君随海上鸥。
屡伤神气阻,久别鬓毛秋。
疑岭春应遍,阳台雨欲收。
主人情未尽,高驾少淹留。

作者介绍

赵冬曦,(677-750)[唐]定州鼓城(今河北晋县)人。进士。开元初,累迁中书舍人内供奉,国子祭酒。工正书,景云二年(七一一)褚庆文所撰唐胜业寺双弥勒像碑,为其所书。《唐书本传、金石录》。

赵冬曦的生平

  赵冬曦,(677-750)唐定州鼓城(今河北晋县)人。进士及第,历官左拾遗、监察御史、入集贤院修撰、考功员外郎、直学士、中书舍人内供奉,以国子祭酒卒。从儒家的“礼”和“仁”思想出发,提倡“德主刑辅”。他认为,古律条目千条,隋时奸臣弄法,著律时提出“律无正条,出罪举重以明轻,入罪举轻以明重。”的断狱原则。一辞出而废条目数百。自此轻重依其爱憎,被罚者不知其所以然。法律易知,则下不敢犯;文义深,“则吏乘便而朋附盛”。律、令、格、式,应该刊定科条,直书其事。犯罪者虽贵也按律以断。律明确则人相信,法律统一则人主尊。他还强调选拔官是治政之本。古时择选牧宰,皆出于台郎御史,以为荣升。亲民之官,人命所录,故贵其位,而重其人。今则不然,京官不称职,派为外任;大邑负累,降为小邑;近官不胜任,迁为远官。此处不行,派往彼处何以能治。这是重近民而贱远民。冬曦久任学士、国子祭酒,推动了唐代儒学的发展。

作品评述

奉答燕公

谁说零陵的守臣,东来此地游。
友兄弟同在省府,昆弟奉命去荆州。
我随着江潭的雁飞,你随海上的海鸥。
多次伤神,阻挠了我们,久别见面已到了秋。
疑似山岭春天遍布,阳台上的雨快停收。
主人的情意未尽,高驾离开的时候少耽留。

中文译文:

奉答燕公

谁说零陵的守臣,来到这个地方游玩。
和友兄弟一同在省府,昆弟奉命去了荆州。
我随着江潭的雁飞翔,你随着海上的海鸥。
多次碰到阻碍,延误了我们,久别重逢已到了秋天。
疑似山岭春天遍布,阳台上的雨快要停了。
主人的情意未尽,高驾离开的时候少停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赵冬曦创作的作品,以对友人的回答为主题。诗中描绘了诗人和燕公之间的情谊和离别之情。

诗人与燕公谈及零陵守臣、江潭雁和海上鸥,通过这些景物来表达彼此间的情感。诗人和燕公都有重要的职位,在相同的省府工作,但诗人被派去荆州,分别已久。诗人通过雁和鸥来隐喻自己和燕公,抒发了他们之间的思念之情。

诗人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时间的流逝,他们未能实现计划和见面的希望。诗人希望能在春天时相聚,但也有些疑虑,不确定是否能如愿以偿。阳台上的雨停了,预示着离别的时刻即将来临,主人的情感也未能完全表达出来。整首诗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离别的苦涩之情。

  • 《堂下梅一枝开迟而花极小疑地势使然感叹而作》

    梅发无衰盛,根生有瘠腴。都缘托地薄,故使著花癯。渺小吾怜尔,伶仃尔念吾。讵须诗欠兴,何用竹相娱。

  • 《送柳宜归?此诗为黄庭坚作?》

    折脚铛边煨淡粥,曲枝桑下饮离杯。书生不是南迁客,魑魅惊人须早回。

  • 《冯校书挽诗》

    高志峥嵘局九州,直从人表着先筹。青囊书在鬼神泣,黄绢辞高冰雪羞。槐里但知矜折角,兰台无复问长头。玉棺夜入青云去,山是人非白鹤愁。

  • 《应天长(闺思)》

    管弦绣陌,灯火画桥,尘香旧时归路。肠断萧娘,旧日风帘映朱户。莺能舞,花解语。念后约、顿成轻负。缓雕辔、独自归来,凭栏情绪。楚岫在何处。香梦悠悠,花月更谁主。惆怅后期,空有鳞鸿寄纨素。枕前泪,窗外雨。翠幕冷、夜凉虚度。未应信、此度相思,寸肠千缕。

  • 《遥天奉翠华引》

    雪消楼外山。正秦淮、翠溢回澜。香梢豆蔻,红轻犹怕春寒。晓光浮画戟,卷绣帘、风暖玉钩闲。紫府仙人,花围羽帔星冠。蓬莱阆苑,意倦游、常戏世间。佩麟旧都,江左襦袴歌欢。只恐催归觐,剩宴都、休诉酒杯宽。明岁应看,钧容舞袖歌鬟。

  • 《和张端士初夏》

    绿阴四合水迷津,春去虽愁却可人。无数飞萤窥案帙,有时乳燕落梁尘。满塘荷荫将还旧,试火包香又斩新。短夜得眠常不足,僧钟遮莫报昏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