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埋树林远,雨添山色重。
我马自知行,秋风更相送。
悠悠邹鲁间,此意将谁共。
明朝是别离,想此如残梦。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奉高道中作》是一首宋代晁说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云埋树林远,
雨添山色重。
我马自知行,
秋风更相送。
悠悠邹鲁间,
此意将谁共。
明朝是别离,
想此如残梦。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高山道路上的行程和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云雾笼罩的树林和雨水增添的山色,表达了远离尘嚣的宁静和自然景色的美丽。
诗中的"我马自知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程的自信和坚定。秋风的吹送则象征着离别的情感,暗示着诗人即将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
"悠悠邹鲁间,此意将谁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索和疑问。邹鲁是指鲁国和邹国,这里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故乡。诗人在思考自己的离别之情,不知道有谁能够共享他的感受。
最后两句"明朝是别离,想此如残梦"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明朝指的是明天,也可以理解为未来。诗人意味深长地表示,对于即将离开的事情,他感到仿佛是在做一个残缺的梦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离别和思念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芙蓉城上草萋萋,吊古徘徊日欲西。帝子不来花蕊去,荒唐无主乱鸦啼。
方士求仙入沧海,十二城楼定何在?金铜移盘露满天,琪树离离人不采。轩辕高拱圣明居,群仙真人左右趋。青牛谷口迎紫气,白鹤洞中传素书。珊珊鸣佩星辰远,寂寂珠庭云雾虚。修髯如漆古仙子,玉林芙蓉染秋水。九关高塞不可留,归去江湖种兰芷。山头宫殿风玲珑,玄猱飞来千尺松。
堆槃野柿间山梨,酒美鸡肥稻滑匙。妇子团乐常见面,一醉宁识别离悲。
生计新来喜有涯,蒔菘栽韭树桑麻。惯眠纸帐三竿日,饱听萍池两部蛙。往事真成看堕甑,凡身安敢望乘槎。一般受用还官样,门外黄蜂为报衙。
一毫不敢昧苍天,生世明年七十年。自恨肉身无报答,日常饱饭夜安眠。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