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马清溪树,禅门春气浓。
香台花下出,讲坐竹间逢。
觉路山童引,经行谷鸟从。
更言穷寂灭,回策上南峰。
孙逖,河南人。开元中,三擅甲科。擢左拾遗,表举幕职,入为集贤院修撰,改考功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典诏诰,判刑部侍郎。终太子詹事,谥曰文。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孙逖,河南人,开元中,三擅甲科,擢左拾遗,表举幕职,入为集贤院修撰,改考功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典诏诰,判刑部侍郎,终太子詹事,謚曰文,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是唐代孙逖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系马清溪树,禅门春气浓。
我马系在清溪旁的树上,禅门中春天的气息浓郁。
这一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作者以系马的方式来寄托自己对禅门的情感。
香台花下出,讲坐竹间逢。
香火炉台下,人们交谈或坐在竹子间。
这两句描述了云门寺的场景,寺庙中散发着香火的气息,人们在花下交谈,或者在竹子间坐下,展现出禅门寺庙的宁静和和谐。
觉路山童引,经行谷鸟从。
感觉到有山童指引着路,经过时谷地的鸟儿鸣叫。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山林中行走的心境,有山童引导自己走向正道,同时山谷中的鸟儿也在歌唱,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更言穷寂灭,回策上南峰。
更进一步表达了禅修的境界——超越物质的贫穷和寂静的灭亡,回归到内心的境地。
这两句再次展现了作者的禅修心境,通过超越尘嚣的穷寂和灭亡,向着南峰追寻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禅修为主题,描绘了云门寺的宁静景象以及作者的修行之路。通过对树、花、竹、鸟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禅修的理念和境界,探讨了超越苦难和辗转的人生境地,寻求内心安宁与生命真谛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诗意境流畅、意境深远,传达了对禅修和心灵追求的独特见解,有着深刻的诗意和思考价值。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别去京华又一霜,怀人心事莫云长。高楼不见青山面,明月偏来照屋梁。湖海归深难久驻,乾坤许大任行藏。书生空抱忧时愤,何日与君同较量。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心乖甚水火,百恶集其身。玉颜随年变,丈夫
龟坼沟塍压堤。三农终日望云霓。一番甘雨报佳时。闻道醉乡新占断,更开诗社互排巇。此时空恨隔云泥。
落叶扫还积,断鸿飞更鸣。羸躯得霜健,老眼向书明。水瘦河声壮,萁枯马力生。竟为农父死,白首负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