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
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
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輙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是李贺创作的诗词,创作于唐代。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留下三尺长剑,却无需用一粒泥土。
马匹向沙场飞驰,人却归来故国。
笛声悲伤地飘过陇水,酒意喜悦地洒下春天的尘埃。
绣带不再惊扰雁群,罗衣仍然与斗鸡抗衡。
吴地已经遥远无边,入郢也不用凄凄惋惜。
如若是桃李树,又何须畏惧无法开展。
诗意:
这首诗词创作自李贺的情感和思想。诗人感叹战争和归国的痛苦,以及心灵自由的向往。诗中的意象描绘出战马奔腾的场面和战争后人归故土的情景。诗人表达了个人对自由和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展示了对战争和权力斗争的厌恶。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和意象的手法,将战争和和平、自由与束缚进行了鲜明地对比。诗人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清晰地传达了他的情感。他通过描述马匹奔腾的场景,表达了自由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他用笛声悲伤地飘过陇水,酒意洒下春天的尘埃,展示了对回归和喜悦的描绘。诗中的意象生动而抽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选择特定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诗人突出了对和平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战争和权力斗争的厌恶。整首诗词留给读者一种深深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九月江城霜气清,旅人寒事略经营。隔窗便是山前树,永夜叶声如雨声。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出守吾家侄,殊方此日欢。自须游阮巷,不是怕湖滩。乐助长歌逸,杯饶旅思宽。昔曾如意舞,牵率强为看。
出门行一步,形影便相失。何况大堤上,骢马如箭疾。夜夜如织妇,寻思待成匹。郎只不在家,在家亦如出。将金与卜人,谲道远行吉。念郎缘底事,不具天与日。
吴霜两发早先秋,闻道愁多会白头。溪上鹭莺浑似雪,想应无那一身愁。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从竹雨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