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楼有遗唱,新和敌南金。
境以道情得,人期幽梦寻。
层轩隔炎暑,迥野恣窥临。
凤去徽音续,芝焚芳意深。
游鳞出陷浦,唳鹤绕仙岑。
风起三湘浪,云生万里阴。
宏规齐德宇,丽藻竞词林。
静契分忧术,闲同迟客心。
骅骝当远步,鶗鴂莫相侵。
今日登高处,还闻梁父吟。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擢尚书礼部员外郎。会叔文败,贬永州司马。宗元少精警绝伦,为文章雄深雅健,踔厉风发,为当时流辈所推仰。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居闲益自刻苦。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读者为之悲恻。元和十年,移柳州刺史。江岭间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集四十五卷,内诗二卷,今编为四卷。
诗词的中文译文:《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依本诗韵次用》
上朝翻青阁,
西行夺笛翁。
山川多旧病,
漠漠故人空。
雨露冷如玉,
风云劲欲穷。
千峰隐烟雨,
万宇凝碧空。
长河归战骨,
短亭悲别鸿。
昔日雷轰轰,
今时两鬓苍。
旧山藏白霞,
故树伴斜阳。
烽台古柏树,
边报已依稀。
久恨无人续,
应知近岁违。
酒倾杯生气,
心似塞音徽。
纵使廉平声,
解体苦心机。
题桐叶一纸,
谁有此言非?
河梁沙际遍,
花鸟尽销磨。
秋至粟已尽,
冬来炊亦空。
泪如迎水发,
愁苦正氛氲。
况乎齐王室,
芳卉纷可薰。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是柳宗元在奉和杨尚书追和李中书夏日登北楼之诗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光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山川变化和旧时故人的事迹,表达了他对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深深感叹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哀愁和忧思之意。
这首诗还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历史事件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边塞战事和时局的担忧和忧虑。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的辉煌和现实的萧条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触动了他对社会的忧虑之情。
整首诗以唐代社会的动荡和时空变迁为背景,借用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人和社会命运的哀思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含蓄的表达,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忧伤和悲愤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叹和思考。
东风雨,东风雨,河汉洗蓬莱。只见丹山高万丈,不知古驿路傍埃。到海几时回。二月八,二月八,长见醉桃腮。天上玉堂怀旧草,面前金鼎又无梅。除是老翁来。
池塘燕子旧人家,杨柳春寒一迳斜。夜读自生书带草,朝饥曾对米囊花。侯谁在矣山如昨,今我来思鬓已华。舍馆不知何日定,竹舆鸣雨又咿哑。
我向空中拾瑶草,翩翩使节来何好。白云迷路合复开,星河挂户夜长晓。朝来风雨暮来晴,曲岭回回碧草迎。芙蓉昼见金银气,宝塔宵看舍利明。文殊台前百尺松,枝枝诘曲盘虬龙。松根云雾须臾起,化作天边千万峰。滚滚长江白练飞,岩石壁青天围。神仙洞口一经过,丹砂却上绿萝衣。夜
雨过园林,触处落红凝绿。正桑叶、齐如沃。娇羞只恐人偷目。背立墙阴,慢展纤纤玉。听鸠啼几声,耳边相促。念蚕饥、四眠初熟。劝路旁、立马莫踟躇,是那里唱道秋胡曲。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诸番鞮寄太侏亻离,重译于今圣得知。已有茅封及边帅,更将天姓赐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