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镇明神屡降康,圣心尊奉礼文扬。
徽名祇薦昭殊典,秘宇钦崇报美祥。
曲沼甘泉秋湛湛,浮荣嘉气晓苍苍。
金釭衔壁流繁影,云雀踶甍耀采章。
祇祓王灵涓吉日,密砻文杏架修梁。
都人雾集鸿仪盛,帝御天临絜志彰。
宸唱茂宣昭峻极,春祺纷委顯蕃昌。
升平更属西成日,击壤欢谣遍井疆。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奉和御製五岳观告成》是宋代夏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颂扬了五岳观的庄严神圣,并表达了对皇帝和国家繁荣昌盛的祝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岳镇明神屡降康,
圣心尊奉礼文扬。
徽名祇薦昭殊典,
秘宇钦崇报美祥。
曲沼甘泉秋湛湛,
浮荣嘉气晓苍苍。
金釭衔壁流繁影,
云雀踶甍耀采章。
祇祓王灵涓吉日,
密砻文杏架修梁。
都人雾集鸿仪盛,
帝御天临絜志彰。
宸唱茂宣昭峻极,
春祺纷委顯蕃昌。
升平更属西成日,
击壤欢谣遍井疆。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对五岳观的景象和神圣意义的赞美。五岳是指我国的五座名山,被认为是山神的居所。诗中提到五岳观屡次受到明神的庇佑,使得五岳观的声望日益显著。夏竦称颂皇帝的尊崇心意,将五岳观作为皇帝崇拜神灵的场所,彰显了皇帝的至高地位和威严。
诗词描绘了五岳观的景色,清秋时分,湖泊波光粼粼,五岳观的气象庄严肃穆。阳光透过金壁上的灯盏,形成斑斓的光影,云雀在屋檐上跳跃,闪耀着绚丽的色彩。这些描写传达了五岳观的祥和和灵气。
最后几句诗词表达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国家的繁荣昌盛。皇帝的庙宇中奏乐声声,国家的繁荣和显赫无比。皇帝的德政和功绩被宣扬于世,国家的昌盛也成为显著的象征。升平之世更是如此,欢乐之声遍布农田和村庄,表达了对皇帝和国家的祝福和赞美。
这首诗词通过对五岳观的描写和对皇帝和国家的颂扬,展示了宋代社会的繁荣和皇帝的统治地位,表达了对繁荣昌盛的祈愿和赞美之情。同时,诗词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五岳观的庄严和壮丽,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钱塘江上春潮急,风卷锦帆飞。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蓟门听雨,燕台听雪,寒入宫衣。娇鬟慵理,香肌瘦损,红泪双垂。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砌水亲看决,池荷手自栽。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觅元因,恰一对。七返真药,雨味丹才配。火候刀圭深青翠。上下升降,睹面人不会。下功夫,休贪睡。不属中间,要妙非内外。夹脊双关飞紫瑞。一颗明珠,飞上苍龙背。
细声蚯蚓发银瓶,拥褐横眠天未明。衰鬓镊残欹雪领,壮心降尽倒风旌。自称丹灶锱铢火,倦听山城长短更。闻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自谓竹几为竹夫人。)
秋波入白水,帆去侵空小。五两剧奔星,樯乌疾飞鸟。盆城依落日,盆浦看云眇。云眇更苍苍,匡山低夕阳。楚客喜风水,秦人悲异乡。异乡秋思苦,江皋月华吐。漾漾隐波亭,悠悠通月浦。津桥归候吏,竹巷开门户。容膝有匡床,及肩才数堵。隙光非白驹,悬磬我无虞。体瘦寡行立,家肥
春日二三月,百草恣妍美。瘦马仰天鸣,壮心殊未已。日望苍梧云,夜梦湘江水。晓镜览朱颜,忧伤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