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藻昭回侔列纬,时龙顺豫体苍旻。
岂同周穆临瑶水,凯乐雍容浃庶民。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奉和御製幸金明池》是宋代夏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恭维和颂扬皇帝的功德和仁政为主题,表达了皇帝的智慧和仁德广被天下人民所崇敬。
诗词以华丽的辞藻和典雅的文采展现,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象征意象,将皇帝的崇高地位和治理能力进行了描绘。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睿藻昭回侔列纬,
时龙顺豫体苍旻。
岂同周穆临瑶水,
凯乐雍容浃庶民。
诗词中的“睿藻昭回侔列纬”表达了皇帝的聪明才智和睿智的统治。这句话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皇帝的智慧和明晰的决策。
“时龙顺豫体苍旻”描绘了皇帝的治理能力,将其比喻为时代的龙,顺应天时,使国家繁荣昌盛。同时,这句话也展示了皇帝的仁德和宽厚的胸怀。
“岂同周穆临瑶水”这句诗词以比较的手法,将皇帝的崇高地位与古代贤王周穆王相提并论。周穆王是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典范君王,此处暗示着皇帝也具备了类似的德行和才能。
最后一句“凯乐雍容浃庶民”表达了皇帝的善政和人民的幸福。皇帝的治理使得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享受着安定和幸福的生活。
这首诗词通过华丽的辞藻和隐喻,赞美了皇帝的治理才能和仁德,展现了皇帝的崇高地位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同时,通过与古代贤王的比较,更加凸显了皇帝的伟大和卓越。整首诗词充满了赞美和颂扬之情,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皇帝的推崇和敬仰。
弹冠恨不早,挂冠常苦迟。盛服每假寐,角阙时伏思。东门未祖道,西山空拄颐。逝将江海去,安此麋鹿姿。要当谋三径,何暇择一枝。与君几合散,得酒忘淳漓。君谈似落屑,我饮如弈棋。(世有作诗如弈棋,弈棋如饮酒,饮酒乃天戒之语。仆于棋、酒二事俱不能也。)居官不任事,造物
七十去百岁,都来三十春。纵饶生得到,终免死无因。密理方通理,栖真始见真。沃洲匡阜客,几劫不迷人。
不眠无恨自凄凄,真听人间乌夜啼。明月未教尘镜掩,华堂歌舞乍高低。
危亭未榜名琵琶,尚有枫叶连荻花。呜呼司马则已矣,行人往来皆叹嗟。司马风流映千古,当日琵琶传乐府。江山寂寞三百年,浔阳风月知谁主。我今单舸犯江潭,往来略已遍东南。可怜千里伤心目,不待琵琶泪满衫。
人生须富贵,如俟河之清。草木竞荣华,春服亦已轻。桑田自足乐,未可居高明。君子顺天道,小人眷时名。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