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贤堂下竹参天,雨后涓涓陆子泉。
耆书难忘是曾吕,逸遗更取孟郊篇。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这是宋代赵蕃的《奉寄斯远兼属文鼎处州子永提属五首》。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两贤堂下,竹子参天,雨后细细地流泉。耆书难忘,是曾经吕洞宾所写,逸事更取自孟郊的篇章。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文鼎处州子永所提供的五首诗的赞赏与感激之情。诗中描绘了两贤堂下竹子参天的景象,雨后的细流泉,以及耆书中吕洞宾的佳作和孟郊的传世之作。通过这些描写,作者表达出对文人才华的敬佩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开篇,展现了两贤堂下竹子参天、雨后细流泉的美景,通过细腻的描绘给人带来了自然清新的感受。接着,作者提到耆书难忘,指代了吕洞宾的佳作,表达了对他文学造诣的赞赏和铭记。最后,作者又提到逸遗取自孟郊的篇章,显示了对孟郊才华的推崇和对他作品的珍视。
整首诗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文人才华和文化传承的敬佩之情。作者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引用耆书中的佳作,强调了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并将吕洞宾和孟郊作为文化传承的典范。这首诗充满了对文化传统的赞美和对文人才华的崇敬,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和审美追求。
元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云。按彻凉州莲步紧,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六和塔上一登临,当景江山入兴深。云出云归天自在,潮来潮去水无心。东南船{左舟右览}风方顺,西北楼台日向阴。壮矣帝居吴越旧,未甘河洛久湮沉。
往日房陵怜逐客,物情不觉在天涯。十年来作六州长,四海共知双鬓华。封内半为故敌践,路傍时问野人家。京山初入京西道,晚景轻风旆脚斜。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忆昔未嫁君,闻君却周旋。绮罗锦绣段,有赠黄金千。十五许嫁君,二十移所天。自从结发日未几,离君缅山川。家家尽欢喜,孤妾长自怜。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相思若循环,枕席生流泉。流泉咽不扫,
盛德归冥寞,斯文转寂寥。声名昭信史,功业在清朝。遗表祈天切,忠魂入地遥。九重思亮直,应作楚辞招。
毒手遭风伯,危机伏醉乡。不成摩诘病,未悔次公狂。饮器质钱尽,酤垆添价昂。酒徒容改事,瓦碗茗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