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崇鲁学,羔雁日成群。
外史刊新韵,中郎定古文。
菁华兼百氏,缣素备三坟。
国语思开物,王言欲致君。
研精业已就,欢宴惜应分。
独望西山去,将身寄白云。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颜真卿、韦应物竝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于祕阁。诗七卷。 皎然,福州人。嗣灵峰。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诗二首。(《全唐诗》卷八一五所收皎然为贞元间僧,此为另一人)
奉陪颜使君修《韵海》毕,
东溪泛舟饯诸文士。
诸侯崇鲁学,羔雁日成群。
外史刊新韵,中郎定古文。
菁华兼百氏,缣素备三坟。
国语思开物,王言欲致君。
研精业已就,欢宴惜应分。
独望西山去,将身寄白云。
中文译文:
和颜使君修完《韵海》后,
在东溪上泛舟,举行饯别文士的活动。
诸侯都崇尚学问,有很多孩子和雁群一样。
有些外史人员刊印了新的韵书,有些中郎官定了古文的标准。
精华宝贝都有,丝织品也准备齐全。
国家的语言表达思想和物质生活很充实,君王的言语也向你致意。
研究和修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现在的欢宴很舍不得分离。
独自望着西山的去处,将来我也会像白云一样投身其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皎然写给自己的朋友,为他完成《韵海》一书后举办的告别宴会而作。诗中通过描绘学问的繁荣和文化的丰富,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珍惜和对学问的推崇。诗的开篇,是以“奉陪颜使君修《韵海》毕”为引子,说明了此次宴会的目的和背景。随后,诗人细致描绘了时代的风云,各方面的文化与学问都在繁荣发展,而且学问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朋友分别的惋惜和愿望,希望他能够有所成就并放飞自己的人生。
整首诗通过描绘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个人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一种崇尚学问、推崇文化的风貌,也表达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诗中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1]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2],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3],莫桂酒兮椒浆;扬枹[4]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正蒙字子明,江宁人。居通济门外之罾湾,临河结庐,柴门昼闭。带索拾穗,未尝俯仰于人。年逾九十,隐沦终老。今体诗几万首,今刻其什一,顾邻初为序。台城一上路层层,景物萧条感慨增。玄武湖秋鸿雁下,华林园泠露霜凝。空山僧寺三更磐,隔岸人家半夜灯。霸业只今消歇尽,惟余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渐觉离乡远,宁知出处迂。风流看队马,潇洒入双鱼。谁解辞千乘,无人说二疏。老吾情不怯,漫读古人书。
买陂塘旋载杨柳,清风静扫尘务。柳阴已见疏成密,又听绿荷敲雨。鸥戏渚。柰倏尔翻飞,飞过崔嵬屿。形神自语。岂世事相萦,机心未息,物我不同趣。池亭小,收敛风烟来许。渔歌何愧钟吕。水纹瓦影相娱悦,高咏退之佳句。荷酌醑。有一曲沧浪,不犯人间谱。悠悠振古。问谁似吾侪,
潮涨湛芳桥。难渡兰桡。卷帘红袖莫相招。十二阑干今夜月,谁伴吹箫。烟草接亭皋。归思迢迢。兰成老去转无聊。偏恨秋风添鬓雪。不共魂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