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苔满地衬残红。
绿树阴浓。
晓莺啼破眉心事,旧愁新恨重重。
翠黛不B62C重扫,佳时每恨难同。
花开花谢任东风。
此恨无穷。
梦魂拟逐杨花去,殢人休下帘栊。
要见只凭清梦,几时真个相逢。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今属河南)人,一作嘉兴人。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声名甚着。绍兴时秦桧当国,趋附求进。十五年(一一四五),擢监尚书六部门。专爲歌词谀体应制。十七年,爲军器监丞。桧死,除名贬钦州,移雷州、新州。有《顺庵乐府》五卷,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椒亭小集》一卷。《宋史翼》卷二七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风入松(闺思)
碧苔满地衬残红,
绿树阴浓。
晓莺啼破眉心事,
旧愁新恨重重。
翠黛不B62C重扫,
佳时每恨难同。
花开花谢任东风,
此恨无穷。
梦魂拟逐杨花去,
殢人休下帘栊。
要见只凭清梦,
几时真个相逢。
中文译文:
风吹入松林,
翠绿的树荫浓密。
黎明时分,黄莺的啼鸣揭开了心头的秘密,向旧忧与新恨又加重了一层重重的伤感。
不然好像扫去翠黛的眼影,良辰美景却总是与内心的痛苦难以共存。
花朵绽放后又枯萎,如同任凭东风摆布,这种痛苦无尽。
我梦想的灵魂像跟随杨花飞去,让另外一个人停下脚步,不要关上门窗。
只能在清梦中相见,但真正的相遇究竟能在何时实现。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宋代康与之的闺思之情为题材,描绘了女子的内心深处的孤寂和痛苦。诗中的碧绿植物、鸟声以及绽放的花朵充满了生机和美好,与女子内心的忧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黄莺鸣叫的声音唤醒了女子的思绪,使得她旧有的痛苦和新的恨意复苏加重。诗人以比喻的方式表达出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助,让读者体味到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最后两句描绘了女子梦境中的期待和现实的无望,表达了对真正相见的希望与追求。
整首诗以忧伤的情感贯穿,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女子内心的比拟,展示了女子的孤独和痛苦。同时,诗人巧妙地使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使得诗句细腻而富有意境。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通过对女子内心的描绘,唤起了读者对爱情、梦境和现实的思索。
我虽生乱离,犹及见前辈。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幸供扫洒役,迹忝诸生内。话言犹在耳,造次敢不佩?残年趋死近,孤学与时背;妄出更何求,终老事耕耒。史君稽古学,力大障横溃;广文亦伟士,名字震当代。同舟肯过我,凛与前修配。忧时抱忠鲠,论事极慷慨。嗟予虽益衰,耳目
关雎于飞,洲渚之湄。自家刑国,乐且有认。
野寺何所有,梅花如玉盆。客愁浩如许,我声已载吞。大士坐丈室,燠若阳谷温。从来第一义,入耳简不烦。不谓兵火余,见此只树园。仰沐方外契,蔼然风味存。我诗如废井,已涸宁有源。又如既老马,力尽不复奔。空余浩然气,踵见常焞焞。熊经非我事,讵以胎息论。蒙庄岂达者,区区
只对西湖也自凉,雨余天更辟商羊。水交秋色心田静,风入山花鼻观香。别驾殷勤能高醴,五曹嬉戏且逢场。凤凰池上今文伯,犹忆春闱夜卷长。
旌斾朝驱入翠微,东风闲访故山薇。金龟换酒留僧住,白鹤穿云伴客归。月影坐移栖凤竹,泉声静绕钓鱼矶。中原那似开元日,得学巢由远是非。
因我得礼汝,乾坤粟粒许。若要除三害,无过问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