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舒无意入虚玄。
丘壑伴云烟。
石根清气千年润,覆孤松、深护啼猿。
霭霭静随仙隐,悠悠闲对僧眠。
傍花懒向小溪边。
空谷覆流泉。
浮踪自感今如此,已无心、万里行天。
记得晋人归去,御风飞过斜川。
张炎(一二四八~一三二○),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成纪,居临安(今属浙江)。俊裔孙。宋亡不仕,纵游浙东西以终,元仁宗延祐七年卒。平生工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因称张春水。有《山中白云词》。事见《山中白云词》卷首、冯沅君《张玉田先生年谱》(《双玉丛书》)。
《风入松(岫云)》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炎。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卷舒无意入虚玄。
丘壑伴云烟。
石根清气千年润,
覆孤松、深护啼猿。
霭霭静随仙隐,
悠悠闲对僧眠。
傍花懒向小溪边。
空谷覆流泉。
浮踪自感今如此,
已无心、万里行天。
记得晋人归去,
御风飞过斜川。
诗意和赏析:
《风入松(岫云)》描述了一幅山水景色,以及作者在山中与自然相融的心境。诗词通过描绘自然山水的景物和气氛,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融合。
诗的开篇,“卷舒无意入虚玄”,虚玄指的是深奥而神秘的境界。这句诗意味着诗人没有刻意追求高深的境界,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这种神秘的状态。接下来的句子,“丘壑伴云烟”,描绘了山丘和云雾相伴的景象,增添了山水的神秘和宏伟感。
接着,诗人描述了孤松的形象,“石根清气千年润,覆孤松、深护啼猿”。孤松是山中常见的景物,它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根深蒂固地扎根在石头上,为山中的猿猴提供了庇护之所。这里通过描写孤松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久而坚韧的精神的赞美。
诗中还出现了“霭霭静随仙隐,悠悠闲对僧眠”的描写,表现了山水的宁静和恬淡。作者将自己的心境与山水相融,感受到了仙境般的宁静和闲适。
最后两句“浮踪自感今如此,已无心、万里行天。记得晋人归去,御风飞过斜川。”表达了作者的境界和行走的心境。作者感受到自己的心境如今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没有了束缚和心思,自在地行走在天地间。最后一句提到了晋人归去和御风飞过斜川,可能是在暗示历史上的文人墨客的情景,以及诗人对他们的敬仰和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作者内心的宁静境界,展示了作者与自然的融合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文人墨客的敬佩和向往。
丘与马,入道绝贪求。欲报师恩常念念,三年守服岂能休。何处好藏头。旧居址,深谢许同修。但愿我公同我志,同心同德做同流。同步访瀛
并湖游冶路。垂冶万柳,麹尘笼雾。草色将春,离思暗伤南浦。旧日愔愔坊陌,尚想得、画楼窗户。成远阻。凤笺空寄,燕梁何许。凄凉瘦损文园,记翠筦联吟,玉壶通语。事逐征鸿,几度悲欢休数。莺醉乱花深里,悄难替、愁人分诉。空院宇。东风晚来吹雨。
几因渴杨此癯仙,谁为招邀倏在前。明艳弗为诸垢染,孤标独出众芳先。不矜颜色自奇绝,绰有馨香只暗传。空想名园千树发,何时持酒向花边。
自从茧纸殉昭陵,定武流传賸得名。总辑旧闻为博议,即今真赝不难凭。
全吴临巨溟,百里到沪渎。海物竞骈罗,水怪争渗漉。狂蜃吐其气,千寻勃然蹙。一刷半天墨,架为欹危屋。怒鲸瞪相向,吹浪山毂毂。倏忽腥杳冥,须臾坼崖谷。帝命有严程,慈物敢潜伏。嘘之为玄云,弥亘千万幅。直拔倚天剑,又建横海纛。化之为暴雨,潈潈射平陆。如将月窟写,似把
筑堂谁不要看山,往往襟期了不关。欲识此翁高绝处,一心长在白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