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君五亩宅,封户一成田。
故垒开都邑,遗民杂汉编。
不知臣仆贱,漫喜杀生权。
燕俗嗟犹在,婚姻未许连。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一奚君》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奚君五亩宅,
封户一成田。
故垒开都邑,
遗民杂汉编。
不知臣仆贱,
漫喜杀生权。
燕俗嗟犹在,
婚姻未许连。
译文:
奚君拥有五亩的宅基地,
被封授了一片田地。
故垒开放了都邑,
遗民们混杂在汉人编制之中。
不知道臣仆的身份卑微,
满心喜悦地享受着杀生的权力。
燕人的风俗仍然叹息着,
婚姻仍未被允许连接起来。
诗意:
这首诗以奚君作为形象,揭示了北方边疆地区的一些现实问题和人情冷暖。奚君是一个普通的边疆官员,他只有五亩宅基地和一片田地,处于社会的底层。然而,他心中没有自卑感,反而对拥有杀生权力感到满足和喜悦。这反映了当时北方边疆地区战乱频繁、生活艰辛的现实,人们为了生存和权力可能会牺牲道德和人伦关系。
诗中提到的故垒开放了都邑,指的是边境地区的城池被开放,遗民们与汉人混居在一起。这种混杂的局面暗示了北方边疆的复杂情况,人们的身份和文化交融在一起。燕俗嗟犹在,婚姻未许连,表达了北方地区的风俗仍然存在,并且不同族群之间的婚姻尚未得到允许和实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奚君这个形象,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作者苏辙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边疆人民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在矛盾与挣扎中的心态。奚君只有微薄的财产,却对杀生权力感到喜悦,这种现象既反映了当时北方边疆的残酷环境,也道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诗中所提到的故垒开放和燕俗未许连,揭示了社会的多元和边疆地区的文化交融。这些细节反映了宋代边疆地区的特殊情况,同时也对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混杂提出了思考。苏辙通过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北方边疆的生活,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白日黄尘客路迷,偶寻幽事入烟扉。云行翠岫鹤争舞,月落青林人未归。自喜身心无世系,愿从岩谷谢朝衣。祥光洞口仙题在,读罢令人悟昨非。
百年如电复如风,昨日孩提今日翁。乍可生前称醉汉,也胜死后谥愚公。
古壕凿出明月背,楼角飞来兔影中。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溪藏画舫青纹接,人住荷花碧玉丛。谁把金鱼破清暑,晚云深处待归风。
高林风怒雨声黑,小阁灯背人语阑。谁知云外月高照,定是叶间莺最寒。时觉急飘愁未已,似闻徐滴喜初翻。骊驹北首榆关路,天晴烟树沙碛宽。
荒祠古道边,乔木翠森然。叠石为香案,攀藤挂纸钱。一时灵有迹,千载祀犹传。草草陈牛酒,深期大有年。
晚投村舍款此扉,一望门前野色微。西日堕云斜照尽,半山秋雨落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