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鸡鸣百感萦,披衣起坐到天明。
饥寒未保心肠惯,干谒先愁项领成。
漫论田园方乐志,细思沟壑亦虚名。
来朝客路休看镜,白发羞从一夜生。
《风雨(王珣伯欲余谒顾司马,临发风雨不寐)》是明代程嘉燧所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中鸡鸣的时刻,他心中百感纷至沓来,不得安眠。他披衣坐起,等待着黎明的到来。然而,他的心中却被饥饿和寒冷所困扰,因为他还未能确保自己的生计,这使他在行走的途中感到忧愁。尽管他热衷于谒见长官,但他内心深处仍然感到忧虑,担心自己的才能和品行无法得到认可。他认为田园生活是快乐的,但仔细思考后,他也意识到在现实中,许多沟壑和名利都是虚幻的。他劝告自己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而要珍惜真正的快乐。最后,诗人谦逊地提醒自己,不要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感到羞愧,如今的白发是一夜间生长出来的。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风雨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多种情感。诗人的不眠和百感萦绕体现了他对未来的焦虑和困惑。他的饥寒和干谒先愁则展示了他在社会地位和生计问题上的挣扎。诗人在诗中对田园生活和名利虚幻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深入思考。最后,他的自省和接受现实的态度,展示了他的谦逊和成熟。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真实而深刻的描绘了一个明代士人的内心体验。诗人通过对风雨夜晚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富有氛围的意境。诗人的内心体验和思考,使其超越了个人情感,呈现出普遍的人生主题。他对名利和幸福的思考,以及对岁月流转的反思,给人以深思和启迪。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总的来说,《风雨(王珣伯欲余谒顾司马,临发风雨不寐)》是一首描绘明代士人内心体验的诗词。通过对风雨夜晚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诗词呈现出对名利和幸福的思考,以及对人生价值和自我认知的反思。这首诗词在揭示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南风盛事昔无闻,乃祖词场笔有神。一榜豪英收几士,同年伯仲看三人。今君科第欲惊世,他日文章当致身。意惬归来能访我,亦令宗派倚生春。
有位方忧失,无家岂念归。贤愚竟谁得?今昨两皆非。世事无长算,人情忽骇机。细思如意处,惟有钓鱼矶。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阻陪称寿席,想见醉芳樽。嘉庆宜图画,簪绅遍子孙。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从龙浴日仰光辉,万里鲸涛扈六飞。晋国曾闻四蛇宇,周家亲睹一戎衣。东巡王气随天仗,西狩麟经在紫微。江海孤臣孝忠志,大恩未报重嘘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