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琉璃到底清,寒光不动海门平。
鉴开波面一天净,虹吸潮头万里声。
吹断海风渔笛远,载归秋月落帆轻。
芍陂曾上孤舟看,何以今朝双眼明。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延安(今属陕西)人。徽宗宣和中从王渊讨方腊。高宗即位,授平寇将军,大败金兵于黄天荡。后爲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平范汝爲乱。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击败金兵与刘豫入侵,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十余年金兵不犯楚。秦桧爲枢密使,罢爲醴泉观使,自此卧闲居家,自号清凉居士。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二)。孝宗朝追封蕲王,謚忠武。《宋史》三六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奉诏讨范汝为过宁德西陂访阮大成》是宋代韩世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顷琉璃到底清,
寒光不动海门平。
鉴开波面一天净,
虹吸潮头万里声。
吹断海风渔笛远,
载归秋月落帆轻。
芍陂曾上孤舟看,
何以今朝双眼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海景。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海洋的深情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融入了讨论、回忆和自问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感慨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诗的开头两句“万顷琉璃到底清,寒光不动海门平”形象地描绘了海洋的辽阔和平静。接着,诗人通过“鉴开波面一天净,虹吸潮头万里声”表达了海洋的清澈和浩渺,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渔民的视角来描绘海洋的景象。“吹断海风渔笛远,载归秋月落帆轻”表达了渔民在海上劳作的情景,描绘了海风、渔笛、秋月和帆船的和谐画面。最后两句:“芍陂曾上孤舟看,何以今朝双眼明”则是诗人回忆过去的经历,并暗示了自己的成长和洞察力的提高。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可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时间的流转对个体的影响。
中夜不能旦,浩荡思无期。茫茫宇宙间,俯仰伊何时。起坐凭前栏,粲粲天南垂。寒芒烛辰尾,岁德何所司。耿耿独无寐,坐观枢轮移。更筹忽五唱,空中闻子规。
片帆天际归舟,好风动、吹来消息。浪间双将,回头春沙,去来几日。十八滩头,水飞如舞,石才如壁。把连樯白粲,等闲卸却,更呼取、艅艎入。不羡公家事了,羡二难、一番游历。江花江水,无边风月,不知行役。和郁孤词,倚崆峒剑,唤醒龙蛰。试问君,过我青原,听得几声羌笛。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冷卧空齐鼻吼雷。野禽呼我上崔嵬。幽怀毕竟凭谁写,笑口何妨对酒开。岩锁茑,径封苔。爱闲能有几人来。虚名盖世将安用,引断长绳唤不
渥窪天马倈,虎脊而龙膺。追电籋浮云,灭没如流星。络以黄金鞿,闲之白玉京。王良骖帝御,望舒引前旌。朝踏交河冰,暮清瀚海尘。归憩华山阳,谈笑静甲兵。胡为刍豆拘,下与驽骀并。羊肠困九折,盐车絷长缨。悬金方市骏,引脰聊一鸣。伯乐肯回顾,价其十倍增。
南浦春波碧,东风送客船。别君杨柳外,挥泪杏花前。粉壁题诗句,金钗当酒钱。一声离岸橹,心碎楚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