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首红旌急,樽前悴幕重。
林端翻远刹,花外转疏钟。
夜寂清机发,春阑别意浓。
如何玉琴韵,并欲在青松。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风》
陇首红旌急,
樽前悴幕重。
林端翻远刹,
花外转疏钟。
夜寂清机发,
春阑别意浓。
如何玉琴韵,
并欲在青松。
中文译文:
风从陇山头吹来,红旗在风中迅猛飘扬,
酒杯前的帷幕已经破旧沉重。
林间的树梢被风吹动,远处的寺庙传来钟声。
夜晚的寂静中,清脆的机声响起,
春天的门槛上弥漫着别离的情愫。
如何才能将玉琴的音韵传达出来,
并且想要留在青松之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风》是宋代司马光所作,通过描绘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以风为主题,通过描绘风的吹拂和影响,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和变化。红旗在风中迅猛飘扬,酒杯前的帷幕已经破旧沉重,这些描写传递出风的猛烈和带来的变化。林间的树梢被风吹动,远处的寺庙传来钟声,给人以自然界的生动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夜晚的寂静中,清脆的机声响起,春天的门槛上弥漫着别离的情愫,这些描写传递出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离别的感慨。最后两句“如何才能将玉琴的音韵传达出来,并且想要留在青松之间”,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对永恒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风的景象,通过自然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同时,通过对风的描绘,也传递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变化,给人以深深的感受。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思考人生的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艺术的追求。
公居颍水上,德与颍水清。身闲道转胜,内足无复营。平昔富交游,开门坐常盈。退居万事乐,独恨无友生。汝颍亦多士,后来非老成。赵公平生旧,情好均弟兄。少年结意气,晚岁齐功名。携手践廊庙,蹑足辞钧衡。徜徉里闾间,脱略世俗萦。兴来忽命驾,一往千里轻。白发俨相映,元勋
欧阳子,出阳山。山奇水怪有异气,生此突兀熊豹颜。饮如江入洞庭野,诗成十手不供写。老来抱璞向涪翁,东坡原是知音者。苍龙璧,官焙香。涪翁投赠非世味,自许诗情合得尝。却思翰林来馈光禄酒,两家水监共寒光。予乃安敢比东坡,有如玉盘金叵罗,直相千万啻过。爱公好诗又能多
聚雨挫炎威,归轩广陌西。渠声流作瀑,日脚侧成霓。换锦龙媒埒,淹花燕子泥。比来巾角垫,李郭定相携。
圣主不忘远,惠怀尧所难。如何吾所部,疲疗未全安。诏条少宣布,牒诉多悲酸。抚节夜长叹,忧惭非一端。
伯威虽拙诗故巧,我拙似渠诗欠工。竹溪想见梅花发,问讯穷冈今不穷。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