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斜风入乱山,湿云堆里见东关。
一筇来访林间寺,杜寺数声春又还。
阮阅,字闳休,一字美成,号散翁,又号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清康熙《舒城县志》卷一二),初爲钱塘幕官(《苕溪渔隠丛话》前集卷一一)。曾自户部郎责知巢县(《舆地纪胜》卷四五)。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晋陵县(《咸淳毗陵志》卷一○)。宣和间知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高宗建炎初知袁州(《郡斋读书志》附志二)。着有《巢令君阮户部词》一卷(《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九),《总龟先生松菊集》五卷(《郡斋读书志》附志二),均佚;《诗话总龟》、《郴江百咏》,行于世。阮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郴江百咏》爲底本,参校明万历《郴州志》、清《宋人集》丙编宜秋馆本《郴江百咏辑补》(简称宜秋馆本)等,编爲第一卷;诸书散见的阮诗编爲第二卷。
《佛惠寺》是宋代诗人阮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细雨斜风入乱山,
湿云堆里见东关。
一筇来访林间寺,
杜寺数声春又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天的景象。雨水斜风吹入蜿蜒的山间,湿雾堆积在东关(指山中的一处关隘)。诗人一支竹杖来到林中的寺庙,听见了几声杜鹃的鸣叫,春天又回来了。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雨天山林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雨水、风和云雾的气息。诗中的"乱山"和"湿云堆"表达了山中的蜿蜒曲折和湿润的感觉,给人以静谧而神秘的印象。"东关"出现在湿云堆里,给人以一种远离尘嚣、隐匿于山中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一筇来访林间寺"表达了自己来到寺庙的意境。竹杖是行走间的辅助工具,也是诗人在山林中行走的象征。诗人来到寺庙后,听到了几声杜鹃的鸣叫,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是一种象征性的意象,传达了自然界的循环和生机勃勃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呈现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意境,展示了阮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寺庙的向往。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练而精确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自然景色的美感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它展示了宋代山水诗的特点,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细节,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给人一种安详、宁静的感觉。
青牛西出关,老聃始著五千言。白鹿去升天,尔来忽已三千年。当时遗迹至今在,隐起苍桧犹依然。惟能乘变化,所以为神仙。驱鸾驾鹤须臾间,飘忽不见如云烟。奈何此鹿起平地,更假草木相攀缘。乃知神仙事茫昧,真伪莫究徒自传。雪霜不改终古色,风雨有声当夏寒。境清物老自可爱,
秬鬯既将,黄钟具奏。瞻望真游,优若有慕。于皇列圣,在帝左右。云车具业,以妥以侑。
游人笑语问朝霞,处处相随攫肉鸦。上冢归来更乘兴,醉依柳影藉梨花。
日上高台云半屏,洞门休唤夕阳扃。巍冠不整跏趺坐,秋楮斓斑数点星。
少悟浮图法,因传法喜名。於人无厚薄,知已尽豪英。药舍朝炉暖,棋窗夜烛明。性怀元自得,未用厌逢迎。
花袍白面呼郎神,当阶夺花不避人。天马乘龙金络脑,贾家贵婿正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