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都夺暮入山,杖藜萧散易开颜。
松风五里未行尽,隐隐疎钟紫翠间。
楼钥(一一三七~一二一三),字大防,旧字启伯,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温州教授。干道五年(一○六九),以书状官随舅汪大猷使全。累官知温州。光宗朝,召爲考功郎,改国子司业,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给事中。宁宗受禅,迁吏部尚书,因忤韩侂胄,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知婺州,移宁国府,仍夺职致仕。侘胄诛,起爲翰林学士,累迁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嘉定六年卒,年七十七。赠少师,謚宣献。有《攻媿集》一百二十卷、《范文正公年谱》等。事见《絜斋集》卷一一《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楼钥诗,以南宋四明楼氏家刻本《攻媿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底本残缺部分,据武英殿聚珍版《四库全书》本补足(其中五至七卷,武英殿本分爲四卷,仍改按底本目录爲序)。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佛日山》是宋代楼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晨时分离开繁忙的城市,傍晚时分回到宁静的山林,手执拐杖,心情悠闲愉快。沿着松林的路径行走,五里的路程尚未走完,远远传来散发着紫色和翠绿色气息的钟声。
诗意和赏析:
《佛日山》描绘了一个宜人的场景,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佛日山"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名,也有可能是指一座寺庙所在的山。诗人清早离开城市的喧嚣,来到山林之中,心情愉悦,容颜开朗。他手持拐杖,漫步在松林之间,享受着早晨的清新空气。虽然已经行走了五里的路程,但他并没有走完,仍然有更多美景等待着他去探索。在山林间,隐约传来散发着紫色和翠绿色气息的钟声,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作者追求内心平静和寻找精神寄托的情感。作者通过山林之行,远离喧嚣的尘世,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宁。诗中的松林、钟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清晨山林的宜人景色和宁静的心境。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山林的美景和作者的心境,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觉。
《佛日山》展现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清心寡欲、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宁静和祥和心境的表达,向读者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情感。
浦口莲香夜不收。水边风里欲生秋。棹歌声细不惊鸥。凉月送归思往事,落英飘去起新愁。可堪题叶寄东楼。
得汝相依若友朋,无端鸣啄顿伶俜。莫亲野水应生梦,几立斜阳不整翎。肩耸可齐工部瘦,神清犹逐楚臣醒。人言气习多濡染,却笑吾今鬓亦星。
山涵倒影新晴后,水漾圆花乍雨时。每到凭栏心似镜,细看无一不相宜。
泽国天低星斗泽,疾风吹波作山立。岸头草木皆震动,鸡犬鸣吠纷相及。通宵万窍无停声,平明更作春涛惊。青天东下日杲杲,风伯盛怒何当平。人言航河只一苇,咫尺犹须论万里。乃知世事不可期,指点舟人转船尾。常悲无梁越长川,我今操舟翻百难。平生所遇半如许,岂独此事堪长叹。
筼筜有利材,要自为本观。绿虬挟春怒,穴土气已完。达士审所施,穷士审所安。癯刘烛人镜,伪态了莫干。常吹嘘二余,传以摩云翰。大余携书来,一见意已殚。似为殊胜摇,胸中衮涛澜。皴肤褫厚袭,枵腹拾众残。那知世圃游,宇宙自尔宽。黄间跳镞易,省括眼要端。幸公调护之,无使
勿惊年齿迟,勿叹时节晚。寒松翳林麓,射干生陇坂。野蓬随飘飘,秋实缀纂纂。万物更盛衰,有益必有损。损益皆自然,曷增凫胫短。人为智虑役,白发安得免。利泽欲及时,唯恐不行远。後世岂皆愚,计校徒勉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