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摩项过只园,幻作清芳与世传。
排叶爪痕分翠净,吐葩心骨耀丹妍。
但迷色界空华相,肯悟宗门直指禅。
谁汲野泉临晓浸,瓦瓶插供白衣仙。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佛手花》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佛手花》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那庙园里,禁止摘取佛手花,
幻化出清香,世人传颂。
叶上爪痕勾勒出清澈的绿色,
花朵绽放,散发出耀眼的红光。
它们迷失在色彩的世界中,
不愿觉悟于宗门之中的直指禅宗。
谁会去汲取清晨的野泉,
插在瓦瓶中,供奉给那白衣仙子。
诗意:
《佛手花》通过描绘佛手花的美丽形态和禅宗的隐喻,表达了对于禅宗境界的追求和理解的思考。诗中佛手花的形象象征了禅宗的境界,它们在园中静静绽放,散发出清香,但却迷失在色彩的世界中,不能领悟到禅宗的真谛。作者通过描绘佛手花和禅宗的对比,表达了对于寻求真理的人们的思考和警示。
赏析:
《佛手花》以佛手花为形象,通过诗意的隐喻展现了禅宗的境界。佛手花被描绘得美丽而神秘,其叶上的爪痕和花朵的红光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然而,诗中暗示佛手花虽然美丽,却迷失在色彩的世界中,不能领悟到禅宗的真谛。这种对比给人以深思,引发人们对于追求真理与境界的思考。
诗中还出现了对于清晨野泉和白衣仙子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禅宗的意象。清晨的野泉象征清澈纯净的心灵,而白衣仙子则代表着纯洁的境界。插在瓦瓶中供奉给白衣仙子的场景,暗示着诗人对于追求境界的向往和尊崇。
总而言之,董嗣杲的《佛手花》通过佛手花的形象和禅宗的隐喻,表达了对于禅宗境界的追求和对于人们迷失在世俗中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远的诗意,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寒蛬入夜忙催织,戴胜春深苦劝耕。人若无心济天下,不知虫鸟有何情。
嵇绍垂髫日,山涛筮仕年。琴樽陈席上,纨绮拜床前。邻里才三徙,云霄已九迁。感深情惝怳,言发泪潺湲。忆昔龙图盛,方今鹤羽全。桂枝香可袭,杨叶旧频穿。玉籍标人瑞,金丹化地仙。赋成攒笔写,歌出满城传。既矫排虚翅,将持造物权。万灵思鼓铸,群品待陶甄。视草丝纶出,持纲
山中寂寞少花枝,过尽春风病不知。未分春归便无迹,陶瓶聊复浸酴醾。
我爱昭州乐,供官不在多。薰风齐乐圣,淑气且宣和。谒庙知神格,铺筵喜客过。声边无一事,对酒漫高歌。
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
绿衣持节拥亭亭。玉立万娉娉。一见寸心倾。任诗画、无声有声。新篁摇葆,苍梧张盖,山色入帘青。云淡午风轻。看树影、西窗又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