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福安府第二十九》

崔嵬扶桑日,阔会沧海潮。
倾都看黄屋,此意竟萧条。

作者介绍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福安府第二十九》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崔嵬扶桑日,
阔会沧海潮。
倾都看黄屋,
此意竟萧条。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景象,崔嵬(指高大的山峰)扶桑(指东方的日出)的景色,广阔的海潮涌动。然而,诗人倾尽心力去看黄屋(指皇宫),却发现宫殿内竟然荒凉萧条。这首诗词通过对景色和皇宫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失望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崔嵬扶桑日和沧海潮的描绘,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然而,诗人在第三句中转折出现,将目光投向黄屋,揭示了皇宫的凄凉景象。这种对比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和社会动荡的忧虑之情。

诗中的“崔嵬扶桑日”和“阔会沧海潮”形象生动,给人以壮丽的感觉。而“倾都看黄屋”和“此意竟萧条”则通过对黄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失望之情。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景物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动荡和政治腐败。它以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文天祥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 《秦人谣》

    天帝醉秦暴。金误陨石坠。

  • 《诗一首》

    落日映山岊,万峰苍翠深。风生九秋意,人动五湖心。溪曲半帆出,天遥孤鹬沉。白云空满自,无处问归音。

  • 《宋中遇陈二》

    常忝鲍叔义,所期王佐才。如何守苦节,独此无良媒。离别十年外,飘飖千里来。安知罢官后,惟见柴门开。穷巷隐东郭,高堂咏南陔。篱根长花草,井上生莓苔。伊昔望霄汉,于今倦蒿莱。男儿命未达,且尽手中杯。

  • 《山园杂赋》

    初夏未觉暑,微阴殊胜晴。藤冠称新沐,蓴菜解余酲。偶据盘陀坐,还扶楖栗行。平生志勋业,今日一毫轻。

  • 《次韵赠郭侯》

    郭侯智勇两俱长,驿骑何时诏检黄。胡运于今已灰口,看君万旅出渔阳。

  • 《立春帖子·太上皇帝阁》

    青阳布治周三纪,黄屋非心正九年。圣子有为今出震,天公不宰旧乘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