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苑芳华路已迷,连昌宫阙露沾衣。
繁华冠盖当时事,战伐山河万古悲。
野色苍凉新雨地,秋声萧瑟夕阳枝。
尘埃未有东归计,天畔登临且赋诗。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福昌》
故苑芳华路已迷,
连昌宫阙露沾衣。
繁华冠盖当时事,
战伐山河万古悲。
野色苍凉新雨地,
秋声萧瑟夕阳枝。
尘埃未有东归计,
天畔登临且赋诗。
中文译文:
《福昌》
古时的花园道路已经模糊不清,
连着昌宫的阙楼上露水沾湿了衣衫。
昔日的繁华盖顶,如今成了过去的事情,
战争和征伐使得山河万古都感到悲伤。
野外的景色苍凉,新雨洒在大地上,
秋天的声音萧瑟,夕阳的光芒照在树枝上。
尘埃还没有东归的打算,
在天边登高眺望,暂且写下这首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福昌》是宋代张耒所作,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战乱带来的悲伤之情。
诗中描述了古时花园道路的模糊不清,昌宫阙楼上沾湿了衣衫的露水,这些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更迭。昔日的繁华盖顶已成为过去,战争和征伐给山河带来了无尽的悲伤,使得一切都变得苍凉。
接着,诗人描绘了野外的景色,新雨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秋天的声音萧瑟,夕阳的光芒照在树枝上,给人一种寂寥的氛围。这些景象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流转和变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尘埃还没有东归的打算,他站在天边登高眺望,暂且写下这首诗。这表明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他站在高处,思考人生的意义,并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战乱带来的悲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
湖浪参差叠寒玉,水仙晓展钵盘绿。淡黄根老栗皱圆,染青刺短金罂熟。紫罗小囊光紧蹙,一掬真珠藏猬腹。丛丛引觜傍莲洲,满川恐作天鸡哭。
夜久谁同坐,炉寒鼎亦澄。乱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白发添新岁,清吟减旧朋。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
流阳为役者,相访叶纷纷。有句虽如我,无心未似君。构林青及竹,茆屋暖于云。何日相将去,千山麋鹿群。
芭蕉叶上雨催凉,蟋蟀声中夜渐长。燔十二经真太漫,与君共此一炉香。
红纷绿闹东风透,暖得枳花香也。雪柳捻金,玉梅铺粉,妆点春光无价。鳌蓬如画。簇万顷芙蕖,桂华相射。艳冶逢迎,香尘满路飘兰麝。人生行乐聊尔,况良辰美景,好天晴夜。茧帖争先,芋郎卜巧,细说成都旧话。传觞立马。看翠阵珠围,歌朋舞社。酒尽更阑,月在蒲萄架。时簿厅新作
交柯叆苍寒,不碍青霄路。油然隐者心,一声孤鹤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