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把空言较短长,算来齐物也无妨。
蛮民解唱升平曲,愿领闲愁入醉乡。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渑水燕谈录》卷七、《隆平集》卷五),爲魏县尉,通判潮州。真宗时入直史馆,歷知寿州、滑州,除两浙、京西等路转运使。仁宗即位,入爲三司户部副使,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天圣二年(一○二四)知河南府。三年,徙并州(《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三)。累迁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七年,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永兴军。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同平章事。五年,罢爲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潮阳新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等,均佚。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陈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四有传。今录诗五十首。
《赴潮阳倅》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尧佐。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休把空言较短长,
算来齐物也无妨。
蛮民解唱升平曲,
愿领闲愁入醉乡。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虚浮言辞的厌弃,认为言辞的长短并不重要。诗人认为,平和安乐的境界不必追求完美的物质享受。他欣赏蛮族民间的歌唱,愿意将自己的闲愁融入到醉人的境地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愿望。首两句“休把空言较短长,算来齐物也无妨”表达了诗人对于虚浮言辞的批评。他认为,言辞的长短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能够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接下来的两句“蛮民解唱升平曲,愿领闲愁入醉乡”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他称赞蛮民民间的歌唱,将其视为表达真实情感的方式。他愿意将自己的闲愁、烦扰都融入到醉人的境地之中,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安详。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递了作者对虚浮言辞的批评与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倡导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不必被物质和外界的纷扰所困扰。这种追求与当时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了诗人独立思考和追求内心自由的品格。
碧峰依旧松筠老,重得经过已白头。俱是海天黄叶信,两逢霜节菊花秋。望中白鹤怜归翼,行处青苔恨昔游。还向窗间名姓下,数行添记别离愁。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老来苦无伴,风月独见知。未尝费招呼,到处相娱嬉。披襟万里快,弄影三更奇。淋漓蜀苑酒,散落江楼诗。狂歌撼山川,醉墨飞蛟螭。聊将调俗子,更遣半生疑。
买陂塘旋栽杨柳,飞桥检校公务。当年题柱非无意,借用池墨玄雨。沱共渚。早有路潜通,海上三神屿。归来笑语。便玉*横空,金猊跨海,安有野亭趣。裴中令,别墅相师惟许。倡酬声应钟吕。若教子午成丁卯,容得老渔寻句。忙唤醑。好净洗穷愁,却与论诗谱。西风道古。我欲系匏瓜,
红姜黑饭荐珍羞,愧尔瞿昙老比邱。先圣儿孙今满地,有人能记诞弥不。
主人常不在,春物为谁开。桃艳红将落,梨华雪又摧。晓莺闲自啭,游客暮空回。尚有馀芳在,犹堪载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