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赴大宁司理贽俞帅》

入手青衫愧壮颜,悠悠底事白云间。
有心文字几千卷,适意茅茨三两间。
可奈红尘飞白羽,不容黄叟卧青山。
欲从宁水成仙骨,趁得先生未出关。

作者介绍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作品评述

《赴大宁司理贽俞帅》是宋代阳枋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拿起一件青衫自愧颜面,
心思漫游在白云之间。
文字几千卷深藏意义,
茅舍三两间舒适自在。
可惜红尘飞扬,羽翼如雪,
黄鬓老者难觅苍山安眠。
愿跟随宁水融入仙骨,
趁着先生尚未出关。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赴大宁司理贽俞帅的心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无足轻重和对名利繁华的淡然态度。作者感到自己在纷繁的尘世之中,身份微不足道,自愧形秽,而内心的追求却是超越尘世的境地。他对文字的热爱和追求表现在文字几千卷的积累上,同时他选择了简朴的茅舍作为居住之地,追求内心的舒适和自由。然而,作者也感叹红尘飞扬,世事繁忙,不容许老者在苍山静养。最后,作者希望自己能与宁水融为一体,成为仙人,趁着先生(俞帅)还未出关的时机,实现自己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追求。作者通过自我贬低的描述,展现了对尘世的超脱态度,对名利和功成名就的追求持有冷静的态度。他将自己的心思归结为文字和居住环境,表达了对文学创作和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反思了现实的束缚和飞逝的时光,对老年时光的无奈和无法实现理想的遗憾。最后,他以宁水成仙的愿望,表达了对超脱尘俗、追求永恒的渴望。

整首诗意蕴含深远,通过对个人身份的自省和对世事的思考,表达了对内心追求的坚持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种对名利和尘世的超越,以及追求简朴自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独特情怀和价值观。

  • 《新荔枝四绝》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穠冰厚更芳馨。夜凉将到星河下,拟共嫦娥斗月明。

  • 《送汤中丞和蕃》

    继好中司出,天心外国知。已传尧雨露,更说汉威仪。陇上应回首,河源复载驰。孤峰问徒御,空碛见旌麾。春草乡愁起,边城旅梦移。莫嗟行远地,此去答恩私。

  • 《题郑氏北墅》

    篮舆度浮梁,朝岚尚蒙蒙。十有九日雨,得晴类投空。游岩既原适,访隐亦好从。道傍得野舍,一迳幽且能。主人谁与者,其祖郑七松。流风被云仍,真有隐者风。问年七十余,曳履不扶筇。我年仅其半,而已衰龙钟。岂其养生效,殆自起死功。若人种艺法,橐驼安取同。木老德亦熟,闻之

  • 《已亥杂诗 132》

    将左晨星一炬存,鱼龙光怪百千吞。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

  • 《忆原上人》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不知竹雨竹风夜,吟对秋山那寺灯。

  • 《庆江检详太夫人》

    记得迎承过葛川,穉金未肃嫩凉天。当时若径趋金阙,安得庐陵有此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