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赴大宁司理贽俞帅》

入手青衫愧壮颜,悠悠底事白云间。
有心文字几千卷,适意茅茨三两间。
可奈红尘飞白羽,不容黄叟卧青山。
欲从宁水成仙骨,趁得先生未出关。

作者介绍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作品评述

《赴大宁司理贽俞帅》是宋代阳枋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拿起一件青衫自愧颜面,
心思漫游在白云之间。
文字几千卷深藏意义,
茅舍三两间舒适自在。
可惜红尘飞扬,羽翼如雪,
黄鬓老者难觅苍山安眠。
愿跟随宁水融入仙骨,
趁着先生尚未出关。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赴大宁司理贽俞帅的心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无足轻重和对名利繁华的淡然态度。作者感到自己在纷繁的尘世之中,身份微不足道,自愧形秽,而内心的追求却是超越尘世的境地。他对文字的热爱和追求表现在文字几千卷的积累上,同时他选择了简朴的茅舍作为居住之地,追求内心的舒适和自由。然而,作者也感叹红尘飞扬,世事繁忙,不容许老者在苍山静养。最后,作者希望自己能与宁水融为一体,成为仙人,趁着先生(俞帅)还未出关的时机,实现自己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追求。作者通过自我贬低的描述,展现了对尘世的超脱态度,对名利和功成名就的追求持有冷静的态度。他将自己的心思归结为文字和居住环境,表达了对文学创作和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反思了现实的束缚和飞逝的时光,对老年时光的无奈和无法实现理想的遗憾。最后,他以宁水成仙的愿望,表达了对超脱尘俗、追求永恒的渴望。

整首诗意蕴含深远,通过对个人身份的自省和对世事的思考,表达了对内心追求的坚持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种对名利和尘世的超越,以及追求简朴自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独特情怀和价值观。

  • 《磐石》

    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疏箔卷烟雾,明时望泬漻。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

  • 《瀑布》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 《游仙曲(三首)》

    天风飒飒步声虚,一片红云控帝居。闻道茅家开夕宴,上元亲授太霄书。

  • 《渡江寄吴氏伯仲》

    烟中流水晓潺潺,扬子津头雨一湾。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欲探子母羞钱箧,未卜雌雄泣剑环。寄语吴郎三玉树,莫因裘敝笑人还。

  •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