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
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
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赴京途中遇雪
迢遥而漫长的秦京道,
苍茫的岁末天空。
厚重的云层暗黑连绵,
积雪覆盖山川。
雁儿失迷在河滩上,
饥饿的乌鸦聚集在田野。
作为旅客,我孤单地站在此地,
看不到一丝人烟的痕迹。
中文译文:
赴京途中遇雪
迢递的秦京道路上,
苍茫的岁暮天空。
浓密的云层阴冷连绵,
厚雪覆盖山川。
迷失的大雁在浅滩徘徊,
饥饿的乌鸦聚集在野田。
作为旅客,我的忧愁孤独立立,
看不到一丝人烟喧哗。
诗意和赏析:
《赴京途中遇雪》这首诗写了作者孟浩然在赴京路上遇到雪的情景。诗歌以简洁凝练的表述,描绘了大自然在寒冷的冬天中的景象。孟浩然运用了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秦京道上雪的景色,给人带来一种肃杀而又雄伟的感觉。诗中雪景茫茫,冷暗无边,给人一种幽寂、孤寒的感觉。诗人眼前所见的迷雁、集鸦,也进一步表现了孤寂的寥落之境。诗人孤独站立,心中充满了忧愁,对这荒凉景色的思考和感受进一步突显了这种寒冷孤寂的氛围。整首诗构思新颖,意境深远,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很好地传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江行初见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无人肯相送,庐山犹自过湖来。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以送之。时正之被召淮阳堂上曾相对。笑把姚黄醉。十年离乱有深忧。白发萧萧同见、渚江秋。履声细听知何处。欲上星辰去。清寒初溢暮云收。更看碧天如水、月如流。
菊露晴黄,枫霜晚翠。重阳气候偏如此。异乡牢落怕登临,吾家落照飞云是。举扇尘低,脱巾风细。灵苗医得人憔悴。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