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吾邦别洞天,楼台高下白云边。
鸟声人语相酬答,山影溪光共接连。
便欲弃家来学道,不须航海去求仙。
愧无冰雪清新句,且读骚经点易编。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赋莲城堂》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与尘世隔绝的理想境界,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赞美和向往。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个名为莲城堂的地方的向往和赞美。莲城堂被描绘为一个与尘世隔绝的洞天福地,楼台高耸于白云之间。在这里,鸟语和人语和谐相融,山影和溪光交相辉映。诗人想要离开尘世,来到这里学习道法,不需要远行航海去寻求仙境。然而,诗人对自己的才华感到愧疚,觉得自己的诗句没有冰雪般清新,所以只能读读《骚经》,稍作润色。
赏析:
《赋莲城堂》以清新脱俗的意境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诗中的莲城堂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净土,是他追求超脱尘世纷扰的理想境界。楼台高耸于白云之间,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鸟语和人语相互呼应,山影和溪光交相辉映,创造了一个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纷扰尘世的厌倦,渴望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升华。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诗才的自省和思考。他承认自己的诗句不够出色,愧疚于不能创作出像冰雪般清新的句子。这种自省和谦逊的态度显示了诗人对诗歌的高度要求和对自身创作的批评精神。然而,他并不气馁,仍然愿意通过读《骚经》来增添自己的诗作。
《赋莲城堂》通过对理想境界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纷扰尘世的厌倦和对清新宁静境界的向往。诗歌中融入了自省和批评的意味,展示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的不满和追求进步的精神。整体上,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然世俗的理想之地,展现了诗人崇高的情感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古寺耸山椒,公堂去不遥。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疏箔卷烟雾,明时望泬漻。渔翁江上立,指我在云霄。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少而躬耕,老复其真。乘流得坎,不问所因。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天风飒飒步声虚,一片红云控帝居。闻道茅家开夕宴,上元亲授太霄书。
烟中流水晓潺潺,扬子津头雨一湾。沾袖成斑皆客泪,隔江如黛是家山。欲探子母羞钱箧,未卜雌雄泣剑环。寄语吴郎三玉树,莫因裘敝笑人还。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