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据九江汇,天教五老看。
孤标横碧落,百里见青峦。
星斗光堪摘,烟霞秀可餐。
何时谢人事,膏秣以从盘。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赋庐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地理位置占据九江的汇流处,天命使五位仙人来观赏。孤独的山峰横亘在翠色的天空之下,百里之外可以看到青翠的山峦。星星和斗柄的光芒近在咫尺,烟雾和霞光美丽得可以作为食物享用。不知何时才能离开尘世的纷扰,像膏和秣一样被供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尘世的疏离之情。诗人通过描写山峰的孤独和高耸,表达了自己超越尘世烦恼的愿望。他欣赏星斗和烟霞的美丽,希望能够摆脱俗世的纷扰,过上宁静自在的生活。
赏析:
《赋庐山》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孤标横碧落”形象地表达了庐山的高耸和孤峰的壮丽之处,让人感受到山势的雄伟。诗句“百里见青峦”则描绘出山峦连绵起伏的景象,给人以广阔的视野。诗中的“星斗光堪摘,烟霞秀可餐”通过形容星斗和烟霞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叹之情,给人以视觉和味觉上的愉悦感。最后两句“何时谢人事,膏秣以从盘”则表达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追求宁静自在的心境。整首诗以庐山的壮丽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抒发对纷扰世事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相逢海上不须归,两鸟天教一处飞。何必盘中为子所,苟堪钓处是吾矶。主人合让泉边屋,吟友来敲月下扉。闻道山阳曾好隐,此回休道孟光非。
荒山野水照斜晖,啄雪寒鸦趁始飞。夜宿驿亭愁不睡,幸来相就盖征衣。
亦知数出妨将息,不可端居守寂寥。病即药窗眠尽日,兴来酒席坐通宵。贤人易狎须勤饮,姹女难禁莫慢烧。张道士输白道士,一杯沆瀣便逍遥。
浮云散尽月孤明,月裹仙人影更清。忆昔相逢不相识,如今同坐复同行。
巢山避世纷,身隐万重云。半谷传樵响,中林过鹿群。虫锼叶成篆,风蹙水生纹。不蹋溪桥路,僊凡自此分。
背依古塔面层峰,曲曲阑干峻倚空。万屋参差江色外,片帆出没树阴中。五更钟鼓半山月,两岸渔樵一笛风。极目子陵台下路,滔滔惟有水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