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虽伤别,乘軺尚及春。
荥风清翼盖,鞏树绿迎人。
后队金铙响,前驱隼旆新。
衰怀无丽赋,何以诧西宾。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赴洛经郑马上偶成》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离别乡国的痛楚之情,以及作者在马车上旅行时对洛阳的美景和迎接者的热情的描写。
诗意:
诗人离开故乡虽然感到痛苦,但他乘坐马车仍然能够赶上春天的到来。马车穿过清澈的洛水,树木郁郁葱葱,迎接他的人们热情洋溢。在他前进的队伍中,金铙的声音响起,前面的隼旆在风中飘扬。尽管自己没有华丽的辞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作者仍然感到惊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些西方的宾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乡国的伤感和旅途中的景色,展示了宋代士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楚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作者以自然景色和行进中的队伍为背景,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尽管作者没有华丽的辞章,但他的诗歌仍然传达出深情和真实的情感。
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和思考。离乡背井是宋代士人经常面临的境遇,他们在远离故土时,往往会感到伤感和思乡之情。然而,即使面对离别和不确定的未来,他们仍然能够欣赏到旅途中的美景,并表达出对友人的热情和好客之心。这种情感的表达,体现了士人的情怀和稳重。
总的来说,《赴洛经郑马上偶成》通过对离别和旅途中的景色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这首诗在描写细节上富有表现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受。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思考,展示了他们在离乡背井时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绮楼小小穿针女。秋光点点蛛丝雨。今夕是何宵。龙车乌鹊桥。经年谋一笑。岂解令人巧。不用问如何。人间巧更多。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月暗送潮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少日牛衣尝熟眠,老来驼褐不护寒。欲呵龟手拈秃笔,怯看冰柱县疏檐。东风不解着梅柳,翻作六出欺春妍。春回腊尽亦可好,但为浮生添一年。负郭有人如石笋,雪里哦诗自烹茗。胸中盎盎有天和,户外萧萧尚冰冷。日炊脱粟不自怜,却念野庐无爨烟。此忧未知可解否,准拟为君浮酒船。
缯甲如荼护此台,玉颜憔悴锦帆来。一蹊香草无蜂过,千里空葭有雁回。响屧藓埋丹凤迹,缕衣花变粉蛾灰。谁知子夜歌残日,树满西山似绿苔。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