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赴洛留别华阳兄》

浮云薄高山,崇朝去还结。
游子不惮烦,悠悠复徂辙。
密亲自兹旷,临流何能发。
衰林动远风,寒江冒轻雪。
遇物隆所悲,兴愁顿难绝。
无以赴洛人,怀哉但吟越。

作品评述

《赴洛留别华阳兄》是明代皇甫濂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浮云薄高山,
崇朝去还结。
游子不惮烦,
悠悠复徂辙。

密亲自兹旷,
临流何能发。
衰林动远风,
寒江冒轻雪。

遇物隆所悲,
兴愁顿难绝。
无以赴洛人,
怀哉但吟越。

译文:
轻浮的云朵飘荡在高山之上,
向着朝阳的方向去又回来。
作为游子,我不怕繁琐之事,
悠然自得地行走在旧辙上。

这片荒凉之地使人感到宽广,
面对流水,我又何能吟咏起来。
凋零的林木随着远风摇曳,
寒冷的江水冒出轻盈的雪花。

遇到的事物引起了我深深的悲伤,
情绪的起伏顿时难以平息。
无法与同往洛阳的人相聚,
只能怀着忧思,默默吟唱着越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离别华阳兄弟的心情。诗中描绘了浮云薄高山和朝阳的景象,表达了离别的轻盈不定。作者自称游子,表示不怕繁琐之事,悠然自得地行走在旧辙上,显示出他对离别的坦然态度。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哀愁和孤寂。他置身于荒凉之地,面对流水却无法吟咏出声,表现出他对离别的思念之情。衰凋的林木和寒冷的江水冒出轻盈的雪花,进一步增强了诗中的寂寞和凄凉的氛围。

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无法与同往洛阳的人相聚的遗憾之情,只能怀着忧思,默默吟唱着越调。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将离别的苦楚和思念之情传递给读者,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纷乱和无奈。

该诗情绪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共鸣。

  • 《嘲元中丞(一作襄阳中堂赏花为宪与妓人戏语潮之)》

    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素娥毕竟难防备,烧得河车莫遣尝。

  • 《太庙致斋答韩舍人简》

    斋舍隔墙东,萧萧槐树风。声颜虽不接,翰墨遽能通。未说凉堪饮,唯愁赋少工。此焉知素拙,试与问杨雄。

  • 《寄衡山福严长老》

    衡山几千里,闻在湘川侧。云霞不可到,峰壑无由识。方丈开其间,青松隐寒色。飞鸿尚莫过,况寄双凫翼。

  • 《送襄锦二上人之鄞》

    春风湖上别,携手欲何之。细问重来日,那曾有定期。舟行江路水,锡挂海峰迟。若有东南使,相逢即寄诗。

  • 《寄怀张圣标金吾》

    谁将空谷贮闲身,念子悠悠白发新。调募累年兵愈弱,征输满地国方贫。可能高卧吟《梁父》,仍恐私忧累杞人。若问近来朋友事,依然骑马踏京尘。

  • 《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