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横大江,两面叠青嶂。
江山相夹间,何人事吟放。
半樽岸帻坐,永日开舲望。
孤棹已夷犹,数峰更清尚。
危影倒波底,凝岚浮水上。
鸣鹭答猿啼,樵歌应渔唱。
并生泉石心,堪愧庸俗状。
石介(一○○五~一○四五),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尝讲学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释褐郓州观察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调南京留守推官,三年代父远官嘉州军事判官,旋以母丧归泰山。庆历二年(一○四二)召爲国子监直讲。四年,擢直集贤院,不久通判濮州,未赴。五年卒,年四十一。有《徂徕石先生文集》二十卷,其中卷一至卷四爲诗。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徂徕先生墓志铭》,《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石介诗四卷,以清光绪十年刊潍县张次陶藏影宋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五十五年燕山石氏刻本(简称石本),康熙四十九年徐肇显刻本(简称徐本),清干隆五十七年剑舟居士钞校本(浙江图书馆藏,简称剑本)等。
《赴任嘉州嘉陵江泛舟》是宋代诗人石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中心横大江,
两面叠青嶂。
江山相夹间,
何人事吟放。
半樽岸帻坐,
永日开舲望。
孤棹已夷犹,
数峰更清尚。
危影倒波底,
凝岚浮水上。
鸣鹭答猿啼,
樵歌应渔唱。
并生泉石心,
堪愧庸俗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乘船游览嘉陵江的情景。诗人站在大江中央,两岸是层层叠嶂的青山。江山环绕,景色壮丽,诗人心情激荡,不禁吟咏放声。他坐在岸边的船上,一边品尝着半杯美酒,一边永远地望着远方。孤独的船已经漂荡到了江中心,周围的山峰更加清晰高耸。危崖的倒影映入水底,薄雾凝聚在水面上。鸣鹭与猿猴的啼声交相呼应,樵夫和渔民的歌声回荡在江畔。这里的泉水和石头都有灵性,使诗人感到自己的庸俗状态应该受到谴责。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江山的壮丽景色和自然元素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庸俗生活的不满。
首先,诗人以中心横越大江为切入点,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大江分割着两岸的青山,山水相映成趣,给人以广阔和壮丽之感。
其次,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行为和感受,展示了他在这个美景前的情绪和思考。他坐在岸边的船上,品味着半杯美酒,一直凝望着远方。这种静谧与安详的姿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美的敬仰。
然后,诗人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进一步衬托了自己的情感。孤独的船在江中央漂荡,与周围的山峰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和超然。危崖的倒影和水面上的凝岚,给人以超脱尘世的印象,与诗人心境相呼应。
最后,诗人通过鸣鹭答猿啼、樵歌应渔唱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与此同时,诗人对自然界的灵性以及自己庸俗状态的反思,展示了他对俗世生活的不满和追求高尚的愿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对庸俗生活的不满和追求高尚的向往。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构建,营造出美丽而富有感染力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对自然与人性的关系有所思考。
露白草犹青,淮舟倚岸停。风帆几处客,天地两河星。树静禽眠草,沙寒鹿过汀。明朝谁结伴,直去泛沧溟。
积两初收晓寒重,野人忽作清都梦。宫墙柳色绿如染,仰视修门岌飞动。元章久已葬岷山,安得翩翩并驰鞚?春光如昔交旧少,肺肝欲写谁堪共?颇闻天阍有疑事,通明殿下方佥议。约君切勿负初心,天上人间均一是。
巨石亭亭缺齧多,县知千古也消磨。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明仲竄蛮烟,钦夫弃盛年。空令后死者,有泪滴遗编。
倾城得意已无俦。洞房连阁未消愁。宫中本造鸳鸯殿。为谁新起凤凰楼。绿黛红颜两相发。千娇百念情无歇。舞衫回袖胜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碧玉宫妓自翩妍。绛树新声最可怜。张星旧在天河上。从来张姓本连天。二八年时不忧度。旁边得宠谁相妬。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随阳来朔漠,刷羽泛潇湘。只恐音书断,宁辞道路长。塞云迷远阵,江月引疏行。到处多矰缴,休言足稻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