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芙蓉道间二首》

芙蓉山上芙蓉尖,向人咫尺分毫纖。
或如冠剑或鸟兽,令我左右烦窥觇。
平生退之南山句,为渠持骋笔力严。
那知刻画果办此,造物至是无留殓殲。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作品评述

芙蓉道间二首

芙蓉山上芙蓉尖,
向人咫尺分毫纤。
或如冠剑或鸟兽,
令我左右烦窥觇。

平生退之南山句,
为渠持骋笔力严。
那知刻画果办此,
造物至是无留殓殲。

【中文译文】
芙蓉山上的芙蓉峰,
离人近得如同分毫纤。
或像冠冕的剑,或像飞翔的鸟兽,
让我左右为之心烦意乱。

平生将这峰峦退为南山句,
为了他而挥毫笔力严谨。
谁曾知道描绘终成这般,
造物主无处容留与消亡。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赵蕃创作的,通过描绘芙蓉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思考。首先,诗人以芙蓉山上的芙蓉峰为主题,将其比喻为冠冕的剑或飞翔的鸟兽,以形容其雄伟壮丽之态。这样的形象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山峰的威严和美丽,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无穷魅力。

诗中的"咫尺分毫纤"表达了芙蓉山离人近得几乎可以触摸到,但却又有着微小而精细的差别。这种细微的差别让诗人感到左右为难,烦窥觇。这种矛盾的心理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人类对自然景观的渴望和敬畏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自己平生将芙蓉山退为南山句,意味着他一直以来都将这种自然美景作为自己创作诗句的对象。他坚持用笔力严谨的方式描绘芙蓉山,但却不知道自己的画笔能够达到如此的效果,使得描绘的山峰栩栩如生,仿佛能够活动起来。这表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自信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造物至是无留殓殲"表达了造物主的伟大和无尽的创造力,即使是最精湛的艺术描绘也无法完全捕捉和表达自然界的真实。这种无法言尽的美和奥秘使得自然景观更加珍贵和令人敬畏。

整首诗词通过对芙蓉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艺术创作的边界。这种充满思考和感悟的诗意,使得诗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 《闯王》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 《出行》

    半挑行李出蓝关,便学前程地步宽。鲸力冲开千里浪,龙光射破万层峦。逢人切莫谈边事,开口何须问故山。贫杀一身无足道,苍生百万要平安。

  • 《清夜吟》

    清夜沉沉漏将换,东方月高银河淡。美人调筝促金雁,清歌一曲行云断。四座宾客不肯散,时时顾影流清盼。主人更催着舞衣,氍毹花乱银烛辉。腰支拂地鸾孤飞,钟漏残尽未忍归。问言乃知窦氏女,昔日掌中今是非?

  • 《偶题》

    庭夜酣红杏,墙阴染碧苔。吟翁醉未醒,啼鸟去还来。

  • 《次韵》

    燕入虚檐教子飞,风帘不卷和新诗。绿阴满迳晴蜓小,正是梅黄欲雨时。

  • 《秋望》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1]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輓[2],白日横空冷战常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