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鼓非全材,毁瓦不自牧。
造物儿未戏,达人火先扑。
卜不到渭滨,人徒蹉海曲。
彼哉真彼哉,伐尽牛山木。
华岳(?~一二二一),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韩侂胄当国,岳以武学生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等,下大理狱,监管建宁。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復入学登第,爲殿前司官属。十四年,谋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有《翠微南征录》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华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旧抄本(简称抄本),并酌采抄本书末所附近人张元济所作校勘记(简称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富沙道中述怀》是宋代华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富沙道上述怀
败鼓并非完美之材,
毁瓦却无需自寻牧。
造物主尚未玩味儿,
达人火焰已先扑。
卜不到渭滨的人们,
徒然迷失于海曲。
啊,真是如此啊,啊,
伐尽了牛山的树木。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富沙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华岳的怀抱之情。首先,他以败鼓和毁瓦作为象征,暗示了自己并非完美无缺的个体,但他并不需要别人来赞美和守护自己。接着,他将造物主和达人进行对比,指出自己虽然还未被造物主所玩味,但已经面临了世俗的火焰的考验。在最后两句中,作者借渭滨和海曲的比喻,表达了自己迷失于人世间的困惑和无奈之情,同时伐尽牛山的树木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赏析:
《富沙道中述怀》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叹。通过象征的形象描绘,诗词展示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和对人生的疑问。败鼓、毁瓦、火焰等形象的运用,使得诗词带有一种隐喻和哲理的意味。渭滨和海曲作为地理上的指代,增添了诗词的写实感和情感共鸣。最后一句以伐尽牛山木表达了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忧虑和警示。整首诗词流畅自然,用词简练而富有意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澶渊不作渡河梁,由是中原府库疮。白首丹心一元老,归来高枕梦河隍。
南阳本佳处,偶得作守臣。地与汝填近,古来风化纯。当官一无术,易易复循循。长使下情达,穷民奚不伸。此外更何事,优游款嘉宾。时得一笑会,恨无千日醇。客有多闻者,密法为我陈。自言此灵物,尽心妙始臻。非徒水泉洁,大要麹檗均。暄凉体四时,日月周数旬。其气芳以烈,厥味
夏日山居好,吟来亦自豪。焚香诵周易,痛饮读离骚。莫讳无三甲,吾今已二毛。芜编三日卷,空费一生劳。
吴中风物最娇饶,百里春风酒旆摇。往往贵人留骑从,少年丛里贳金貂。
公堂宴处万灯明,灶鼓冬冬脆管清。莫厌青裙分作队,那无艳粉笑倾城。甘心挝鼓投荒裔,敢望传柑近上京。咫尺宾朋若胡越,语音嘈杂隐雷声。
竹杖点湘斑,长随掌握间。老来方得力,伴我一生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