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宋非强楚,清淮异汨罗。
平生仗忠信,尽室任风波。
舟楫颠危甚,蛟鼋出没多。
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范仲淹在赴任桐庐郡途中,在淮河上遇到风暴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忠诚信义的坚守和对逆境的应对。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圣宋非强楚,清淮异汨罗。
平生仗忠信,尽室任风波。
舟楫颠危甚,蛟鼋出没多。
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作者范仲淹的身世和遭遇展开。首先,范仲淹表达了他所侍奉的宋朝并非像强大的楚国那样,而是在清淮之地,与汨罗江相异。这里可以理解为范仲淹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的描述,也暗示了他的忠诚和坚守。
接着,诗词描绘了范仲淹一生都依靠忠诚和信义来应对各种风波。他表示自己在家庭和事业上都承受了很多的风波和困难,但他始终坚守忠诚和信义的原则。
然后,诗词通过描写范仲淹在舟楫上遇到的危险情况,如蛟鼋出没等,强调了他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这些描写也可以理解为范仲淹在官场上所遭遇的艰难和危险。
最后,诗词以斜阳无事、沽酒听渔歌作为结尾,表达了范仲淹在逆境中的宁静和豁达。尽管他经历了许多风波,但他依然能够在平静的夕阳下,享受沽酒听渔歌的宁静时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范仲淹的遭遇和心境,表达了他对忠诚信义的坚守和对逆境的应对。它展示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乐观,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眉山远地蜀川西,九穗嘉禾忽效祺。东极龙枝人莫睹,环丘玉粒世空知。中和积粹名方异,繁蔚呈祥事更奇。自可增封齐北里,岂将同颖比繁禧。
子因南岳仙人寻,花自蓬莱海上来。每岁枝头春意闹,香风红艳满楼台。
出师未捷身先死,忠义如公更不多。岂直文章惊宇宙?尚余威武振山河。中原正想刘安世,南海空思马伏波。老我未能操史笔,怀思时复动哀歌。
东风若有情,吹我梦魂飞。灯前半夜醒,枕上三山归。二子相与言,相执不相违。何处一声钟,寒泪滴征衣。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