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畏讥谗口屡缄,独公嗜好不酸咸。
每倾苦酒思谈笑,万里何由奠巽严。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诗词:《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十绝》
我畏讥谗口屡缄,
独公嗜好不酸咸。
每倾苦酒思谈笑,
万里何由奠巽严。
中文译文:
我因畏惧讥谗之口而屡次沉默,
唯有李仁甫公独自崇尚他的爱好,无论是甜的还是咸的。
每次畅饮苦酒,思考着谈笑的快乐,
万里之遥,如何能够向巽严先生致以最后的悼词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周必大所作,用以挽词李仁甫公,表达了对李仁甫公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诗的第一句"我畏讥谗口屡缄",表达了作者因害怕批评和诋毁而屡次保持沉默。这可能是因为李仁甫公在他的学术和文化爱好上受到了批评,而作者对此感到忧虑。
第二句"独公嗜好不酸咸",说明李仁甫公独自追求他钟爱的事物,无论是甜美还是苦涩。这句话可能指的是李仁甫公在学问上有独特的见解和追求,不受世俗眼光束缚。
第三句"每倾苦酒思谈笑",描写了作者与李仁甫公一起畅饮苦酒时的情景,思考和交谈带来的快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李仁甫公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的兴趣爱好。
最后一句"万里何由奠巽严",表达了作者对于远在万里之外的巽严先生无法亲自向他致以最后悼词的无奈之情。这句话也暗示了李仁甫公的离世,使得作者无法再与他共享学术与友谊。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李仁甫公的敬意和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李仁甫公的品味和追求,以及作者与他的交往场景,诗人展示了一种深厚的友谊和对逝去朋友的怀念之情。
江城五月江雨晴,荷花到处红交横。宋家池上瑞莲生,嫋嫋出丛抽一茎。茎端菡萏开两朵,忽似娥皇将女英。九疑望断苍梧暮,低头并照湘波清。花落莲成碧於卵,瑟瑟尘轻熨人眼。萧郎弄玉合卺时,一齐覆下琉璃盏。草木效灵载图史,守臣尽可闻天子。吾君有诏抑祥瑞,异兽珍禽不为贵。
浴鹄湾头荡桨过,雨声昨夜涨湖波。落梅天气寒偏峭,未许春衣试薄罗。
残红引动诗魔,怀古牵情奈何。半落铜台月晓,乱飘金谷风多。悠悠旋逐流水,片片轻粘短莎。谁见长门深锁,黄昏细雨相和。
阮路何方尽,西归兴未劳。河流经陕狭,山色入秦高。返照明秋垒,孤村接暮涛。还如丁令至,故里满蓬蒿。
晚艇村村载,秋原处处收。年来尤爱此,一熟缓千尤。
子期不可作,伯牙终绝弦。冷冷太古音,在此幽涧泉。泉流如碧玉,老僧听不足。后夜月明时,还向泉边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