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府尹欧阳公以临书智信篇为贶谨以长句酬谢》

八法能工世罕精,帅钤多暇录遗经。
言称智信文毋害,体具真行笔不停。
势似公权题殿壁,心希逸少写黄庭。
下僚何幸蒙垂赠,循览留为座右铭。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府尹欧阳公以临书智信篇为贶谨以长句酬谢》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府尹欧阳公以临书智信篇为贶
谨以长句酬谢

八法能工世罕精,
帅钤多暇录遗经。
言称智信文毋害,
体具真行笔不停。
势似公权题殿壁,
心希逸少写黄庭。
下僚何幸蒙垂赠,
循览留为座右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颂以欧阳公的《临书智信篇》作为赠礼,以长句回报的贺词。诗中展现了诗人对欧阳公才华的赞美和敬佩。

诗的开篇写道,“八法能工世罕精”,指出欧阳公精通八种书法技法,造诣卓越,世间难得一见。他担任府尹之职,却有很多闲暇时间,用来记录和传承遗留的经典文献。接下来,诗人称赞欧阳公的文笔高超而不失智慧和诚信,他的作品既有真实性又有行动力,笔下的字句流畅而不停顿。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通过比喻形容欧阳公的境界和心境。他的势力宛如官方权威,题字在殿壁上,显示出他的地位和声望。然而,他的内心却渴望自由和宁静,希望能少写一些官方的文书,而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写作和追求黄庭之间的闲适生活。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多么幸运能够受到欧阳公的赏识和赠予,他将细细品读欧阳公的作品,并将之作为座右铭,时刻激励自己。

整首诗以赞美和感激之情为主线,通过对欧阳公才华和品德的赞颂,展现了苏颂对欧阳公的钦佩和敬意。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巧妙地描绘了欧阳公的境界和内心追求,使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七日来复,宫添一线。衲僧分上作么生,石笋抽条,冰河发焰。柏山拄杖子,放一头低,与你相见。

  • 《金山寺》

    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

  • 《醉诗》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 《挽范丞相五首》

    蚤岁登三事,皇朝第一人。声名塞寰宇,功业在生民。千载风云会,三朝柱石臣。堂堂无复见,空忆吐车茵。

  • 《郢州守风二首》

    惊风清旦卷黄沙,薄暮蜚云尚砲车。今夜石城楼上角,不妨重听小梅花。

  • 《路见》

    沿途羁况恶,触鼻野花香。贾酒行如失,搜诗坐似忘。不能为醉圣,宁敢放酲狂。家圃含风蕊,垂聊只自芳。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