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觅句浑如故,卧起诗人始觉衰。
送老聊题□□颂,逢辰曾和柏梁诗。
今无鲍叔谁知我,后有扬雄必好之。
丛藁麻搽鸦蚓黑,匹如墨蜡打残碑。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改诗》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的内容描述了诗人在写作过程中的困惑和沮丧,以及对前人文学成就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推敲觅句浑如故,卧起诗人始觉衰。
送老聊题□□颂,逢辰曾和柏梁诗。
今无鲍叔谁知我,后有扬雄必好之。
丛藁麻搽鸦蚓黑,匹如墨蜡打残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我反思的方式表达了刘克庄在写作过程中的疑虑和困境。他推敲和寻找诗句的时候感到困顿,仿佛没有任何进展,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诗人在躺下休息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才思似乎已经衰退。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刘克庄对前人文学成就的敬佩和向往。他提到了与柏梁(古代文人)共同创作过诗歌,表达了对历史上杰出文人的称赞与尊敬。然而,他也感到自己的作品可能无法被后世所知晓,因为没有人能像鲍照(古代文学家)一样了解他,但他仍然希望后世的扬雄(古代文学家)能够欣赏他的作品。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周围的环境。丛藁、麻以及被墨蜡打残的碑石都是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文化的衰败。这些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刘克庄对时光流逝和文化遗失的忧虑。
整首诗词充满了对诗人自身创作困境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对前人文学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对个人与时光、个人与历史的对话,刘克庄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
已通消息变垂杨,又忍须臾困海棠。雪意疏时风自恶,云根好处日争光。威严冷到汉三辅,艳冶春归唐六郎。四者欲并从古少,便将酒樽问群芳。
楚客西来过旧居,读碑寻传见终初。佯狂未必轻儒业,高尚何妨诵佛书。种竹岸香连菡萏,煮茶泉影落蟾蜍。如今若更生来此,知有何人赠白驴。
遥天孤雁泣离群,叠叠秋山更莫云。孤雁足添迁客恨,相逢赖有小冯君。
霜月和银灯,乍送目楼台,星汉高下。爱东风、已暖绮罗香,竞走去来车马。红莲万斛,开尽处、长安一夜。少年郎、两两桃花面,有馀光相借。因甚灵山在此,是何人、能运神化。对景便作神仙会,恐云轩且驾。思曾待、龙楼俯览,笑声远、洞天飞斝。向东来、尤幸时如故,群芳未开谢。
旧日心期不易招。重来孤负,几个良宵。寻常不见尽相邀。见了知他,许大无聊。昨夜花插翠翘。影落清溪,应也魂消。假饶真个住山腰。那个金章,换得渔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