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如佳人,秀色慰我思。
微风从东来,清洛摇春漪。
驱马出门去,悠悠踏长堤。
暖日丽花草,微云渡南溪。
高丘者谁子,断裂岗前碑。
当年岂不伟,泯泯今谁知。
老翁驱牛耕,坟草半已犁。
功名但若此,达士观如遗。
饮酒复饮酒,劝君无复辞。
人生百无益,惟有饮庶几。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感春十三首》是宋代张耒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山如佳人,秀色慰我思。
微风从东来,清洛摇春漪。
驱马出门去,悠悠踏长堤。
暖日丽花草,微云渡南溪。
高丘者谁子,断裂岗前碑。
当年岂不伟,泯泯今谁知。
老翁驱牛耕,坟草半已犁。
功名但若此,达士观如遗。
饮酒复饮酒,劝君无复辞。
人生百无益,惟有饮庶几。
诗意:
这首诗词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南山的秀丽景色、微风拂过清洛河的景象,以及驱马漫步长堤、暖阳下花草盛开、云彩轻柔地飘过南溪等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活力。然而,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他提到了断裂的碑文、老翁驱牛耕地以及饮酒消愁的心境,表达出对历史的追溯、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象,给读者带来愉悦和想象的空间。南山秀丽如佳人,微风拂过清洛河,使春天的气息扩散开来,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驱马踏长堤,触景生情,使人回忆起过去的辉煌和历史的遗迹。然而,诗人对现实的描绘也带有一丝无奈和哀叹,断裂的碑文和老翁驱牛耕地的形象,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最后,诗人以饮酒消愁的心情,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百无益,唯有饮酒可以稍事忘却烦恼,这种豁达的心态暗示着对人生的超脱和对欲望的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以及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超越和对内心自在的追求。
寺隔残潮去。采药过泉声。林塘秋半宿,风雨夜深来。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乱后此身何计是,翠微深处柴扉。即今双鬓已如丝。虚名将底用,真意在鸱夷。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楼迟。不妨沉醉典春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人生何中贵,贵在天资秀。譬如沙石间,金玉岂常有。有才不善用,多为淫邪诱。嗟哉栋梁材,往往厄樵手。章子吾不识,美在众人口。如何材艺多,四十无所守。所守者何为,非贵亦非富。古今圣与贤,历历垂星斗。景行苟有成,进退无一缪。不能功夫下,尚可名身后。百年随飘风,白发
当时两别惜分双,客了三吴客九江。何处挥金曾驻马,此身怀宝尚迷邦。水流岁月添新恨,尘扑箫弦失旧腔。柳下燕楼风雨外,梦魂多绕唾茸窗。
少年随分赋鹦洲。得意桂花秋。今日送君行色,梦和月到南楼。材名仲父,辞华季子,香满南州。勉力中流击楫,直须连钓鳌头。